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太陽能光伏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之一。2010年10月7日,大全新能源作為重慶市首家工業企業、全國第一家多晶硅生產企業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作為大全新能源的掌門人,徐翔最為重視的大概就是人才建設了。
工人也是核心競爭力,徐翔非常重視人才建設。
對于人才,徐翔有三句論斷:一是“企業發展關鍵靠人”,二是“一流人才才能跑第一”,三是“公司什么樣的人都要有”。
首先,徐翔認為“企業經濟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人才經濟。”基于這樣的理解,大全把每年銷售額的5%以上投入到科技創新中,其中有相當大的投入用于企業所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他們稱之為“人本工程”。
其次,在徐翔眼里,一流人才是辯證的。前一時期的“一流”標準拿到現階段來看,未必一流;別人眼中的“一流”,在自己眼中未必一流;別人眼中不是一流,或許就是自己需要的“一流”。一句話,“一流人才”應該是具有時代特征和企業自身急需這兩大特點。
第三,“人才建設,應該是一個金字塔體系。”徐翔覺得,從研發專家、銷售精英、管理骨干、職業經理人,到一線的技術工人,都應該是人才體系建設中的一環。“我們一線技術工人的薪水很高。”徐翔認為,“尖端科研人才引進得再漂亮,如果忽視一線技術工人的人才建設,那這個人才經濟的體系是不均衡的,也會影響企業發展”。
在大全的分配體系中,他們注重三個傾斜,除了向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傾斜,還特別強調:向生產第一線,向勞動強度大的崗位傾斜。正因為這樣的導向,大全集團的金字塔人才體系中,作為最下面基石部分,建設得尤其扎實。“不是引進幾個博士生,就是人才戰略,”徐翔說,在人才經濟里,專業水平的技術工人分量很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一步加大庫區投資
徐翔告訴記者,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自落戶萬州以來,經過四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之一,產品質量、制造成本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十二五期間,大全新能源還將進一步加大在庫區的投資,打造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力爭把萬州建成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基地之一。
目前,大全新能源投資6.7億元建設的一期250兆瓦硅錠硅片進展順利,預計今年三季度可以全面建成投產。“我們堅信,公司后續項目的實施,必將帶動庫區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徐翔說道。
對話十二五
競爭會很激烈,前景將更廣闊
徐翔 男,40歲,漢族,中共黨員,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F任大全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2000年,徐翔受大全集團董事會委托組建江蘇長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并擔任總經理。經過6年時間,該公司發展成為大全集團下屬最大的核心企業,年產值超過10億元。2006年,徐翔被任命為大全集團總裁。2007年,大全集團在重慶萬州投資建設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并從國外引進一批世界一流的專家隊伍,建起一支達到國際水平的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
2010年10月,繼鄉村基之后,大全新能源成為我市第二家登陸美國主板市場的重慶企業。大全新能源在三峽庫區打造的光伏產業生產鏈,填補了重慶新能源產業的空白。
重慶晨報:新的5年,你最關注的經濟熱點是什么?
徐翔:十二五期間,我最關注的是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長,然而石化能源作為不可再生的能源,正在逐漸枯竭。發展包括太陽能、風能在內的其他新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廣泛共識。太陽能作為一種分布廣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歐美等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應用日益廣泛,我國也把發展新能源寫入十二五發展規劃,在未來的5年或者說更長的時間內,我對新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前景充滿信心。
重慶晨報:在剛開始的十二五中,你覺得企業所面對的機遇是什么?
徐翔:十二五期間,我覺得企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并存。首先,發展新能源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對于從事太陽能光伏行業的企業來說,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太陽能光伏行業競爭將變得激烈,并且科技的發展也勢必將推動太陽能光伏行業的更新和發展。但是我相信,我們企業只要堅持“科技創造綠色新能源”的理念,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緊跟太陽能光伏發展的潮流,積極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支援庫區建設的號召,扎根萬州,機遇將遠遠大過挑戰。
重慶晨報:在新的創業潮流中,你對初創業者有什么建議?
徐翔:首先我要對初創者的勇氣表示贊賞,只有勇敢的嘗試者,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初創者,我的建議是:迎合國家發展政策,抓住機遇,勇于嘗試,不怕失敗。我認為,即使是失敗,那也將是你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