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車展4月19日正式開始,記者全程報道本次車展實況,力爭為您呈現最全面、最快速、最準確的車展報道。易車網采訪了北汽集團執行董事林逸先生。
記者: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第十四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易車網現場直播室,今天來做客的嘉賓是北汽集團林逸先生,請您介紹一下本次車展帶來了哪些產品,重點介紹新能源汽車。
林逸:北汽在上海車展中有關新能源汽車兩大塊,一個是新能源整車,一個是零部件,整車推出了兩個類型的車,一個叫做純電動,一個是混合動力的。這次車展的純電動車基于北汽BC301是在湖南株洲生產基地生產的,去年年底下線的,通過電動化的改造,做成純電動的轎車,大概的技術特征,主要是鐵的動力電池大概是20度電,預裝的是額定電機,整車的技術狀況,最高車速跑道125公里,續航里程150公里,在這個檔次的轎車中算是比較先進的。
另外一款是混合的電動車就是BSG方案,基于皮帶輪帶動的起動機電動機一體化的電機,一個電機既可以發電,也可以作為電動機,有了這一套的設備后通過電力系統可以實現驅動,汽車走到十字路口遇到紅燈的時候車速變成零,電動機就關閉了不工作了,降低發動機的帶速,就可以減少發動機燃燒。變綠燈后,駕駛員推上離合器,馬上將內燃機帶動起來,汽車就起步加速走了,因為取消了待速,因此啟動功能的汽車可以節省燃油5%到8%,紅綠燈越多,節油越多。我們用了一套14伏電壓的電機。
此外零部件方面,有動力電池,北汽為了發展新能源乘用車,從2009年11月14日正式掛牌在北京的大興區里面建了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計劃要投資17億元專門發展新能源的汽車,這是一個整車生產企業,它的主導業務是整車的研發生產,在做整車的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
此外在這個公司下面還有兩個合資公司,一個生產電池,一個生產電機,目前的電池是管理系統的生產,電機是去年年底剛掛牌的,動力電池的產品已經下線了,也是2009年跟新的公司一起成立的。
目前國內對電動車號稱有三大核心技術,整車控制技術,動力電池技術,電機技術。北汽在國內率先全面掌握了三大核心技術的汽車集團,作為北汽電動汽車盡管在國內起步不是最早的,但是發展很快的。
2010年12月20日"北京"牌純電動汽車的批量下線,主要有三個平臺,一個是基于薩博輪胎的60系列的純電動汽車,今年將陸續在北京市做推廣。
還有一個平臺是A0級轎車也是這次車展推出的C30DB,還有一個就是交叉平臺的微型面包車,現在A0級轎車和交叉車型今年的任務都是做試驗和上市的準備。交叉型的車所有的試驗已經做完了,包括碰撞試驗也做了,今年就會投放市場,這是關于純電動方面的內容。
北汽盡管起步不是很早,但是發展比較快有幾個因素。一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很重視,給了很多的扶持。二是北汽很重視新能源,我們在2009年就提出了北汽產品戰略,商用車為先,轎車為本,乘用車為重,新能源車為突破口,在國內投入比較大的企業。北汽集團制定了比較好的戰略。三是大力發展純電動車,原來國家在十一五期間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資源支持新能源汽車,當時認為混合動力最具產業化,一汽、二汽、吉利、長安都重點發展。北汽就是大力發展純電動,因此我們可以早的批量下線。
記者:現在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同企業的情況不同,也有不同的說法,前幾天去了江淮做了采訪,也參加了他們的會議,江淮提出的路線是純電動的,一汽豐田、本田提出了自己的發展路線是混合動力,他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混合動力還是切合目前的市場。您也提到了北汽是以新能源汽車為重點,路徑的設計方案是怎樣的?
林逸:這個問題我愿意回答,我剛才說了一句話。總結起來是三個成功經驗,市委市政府重視,北汽集團重視,也有很好的戰略,這是一個伏筆,這里介紹一下。
北汽集團技術戰略,第一是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第二,積極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第三跟蹤其他形式的新能源汽車。北汽也做燃料電池的汽車,總體來看,表明我們在新能源汽車路線上的認識,國內現在認為電動車就是三種形式,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十一五"國家的認識是純電動技術相對成熟,可以很快的應用,混合動力最具產業化前景,因此"十五"和"十一五"期間都是安排企業來做,一汽、二汽、吉利、長安都是這樣做的。
燃料電池是發展方向,下一個時代就是氫能時代,因為最近幾年的發展,尤其是金融危機出現后,全世界的汽車行業都在調整產品戰略,因此將純電動抬到比較高的位置,包括美國也在做以電消耗為主的汽車。
德國是以柴油機為主的,現在也做純電動,國內對純電動的認識更高了一些,北汽為什么大力發展純電動為主,因為我們對純電池汽車的重視,我們也不放棄其他形式的新能源汽車。我個人的觀點,對新能源的技術路線,在新能源的產業化過程當中,根據市場需求,根據技術發展來逐漸的選擇出哪一種形式更好,我們現在等于是弱混的也會馬上推出來,我們也再做強混的,北汽有一款自主的技術EVAT就是基于雙混的強混方案,這次在我們的展位上有一款車,我們在轎車上也會做強混,北汽在電動汽車的技術路線上多條路線都進行探索,側重點不同,不同的時期側重點不同,現在側重于純電動,尤其是便于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有前景的強混也會跟蹤去做,不斷的做成產業化,這是我們對幾個技術的認識。我認為北汽的新能源汽車的路線經過最近幾年的考慮定的比較好,也是指導我們最近幾年發展比較快的因素。
第四是要突破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這是北汽的重點,也是北汽的亮點,剛才說了成立整車廠的同時,下面成立了兩個合資公司,一個做電池,一個做電機,北汽是率先掌握三大核心技術的集團,也是電動車發展比較快的主要原因。
第五是外引內聯提升創新技術,這是徐總幾年前就提出的指導思想。為什么叫做外引內聯提升創新技術,有幾個原因。
北汽做新能源起步不快,但是北京市有100多家大學和研究院做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將優勢資源聯系起來,這就是內聯,我們堅持自主的同時跟國際上先進做整車和零部件的公司開展合作,去年年底下線的幾款車有的是我們自己的,也有幾款是跟國外合作的,堅持自主不放棄合作,這就是內因外聯,盡管我們有自己的電池廠,也不排除先進的電池廠到我們這里落戶,我們提升創新為主,充分的整合資源,站在巨人的肩膀再往前走,這樣才會走得快一點,這就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戰略。
記者:您介紹的非常的詳細,新能源首先是應用于公共交通還是應用于個人交通,這方面的討論是比較多的。輿論上認為在解決公共交通問題上,可能新能源汽車可以率先大量的應用,量起來后,包括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后,個人產品和個人用戶方面才會大規模的應用,北汽是否也認同這種看法。
林逸:北京市是全國25個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之一,也是第一批。北京市也是全國最大的電動汽車的示范城市,目前有3000多輛在示范,有1000多輛的環衛車還有純電動的大客車和轎車在北京市運行。電動汽車一定要示范運營,在公用車上推廣,根本在于純電池,主要有幾個原因,電量存量低,壽命低,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充電設施的完善,逐漸的走向市場化。全國大家都是這樣認識的,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隨著電動車技術本身的提升,充電設施不斷的完善,還有就是汽油價格不斷的上升,所以電動汽車的市場化會比原來的設想快一些。
記者:電動汽車還有一個大家討論的熱點就是安全性的問題,目前材料應該是絕緣性非常好的產品,電動車安全和保障方面,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是否已經很成熟了。
林逸:媒體對此予以了關注,對于電動汽車出現燃燒的現象予以關注,老百姓也會關注的,每個消費者都想到安全性的問題。不要說電動汽車,傳統車的安全問題也是最近30年大家關注的重點。汽車工程三大核心和三大主題是節能、安全和環境,傳統車也有安全的問題,包括碰撞的問題,也有燃燒的問題。別的我不知道,北京市每年自然的傳統汽油機的車每年有幾百輛。
我有一個數據,商務部前幾天剛剛公布了不讓越野車再進口了,再進口中有幾十輛少了,這說明傳統車也會自燃,因為接線不好,發生短路或者是因為碰撞短路都會造成燃燒,加上汽車有很多易燃的東西,任何事物都有優點和弱點,要啟動汽車就要有啟動系統,就會有電池,就有危險存在。對于電動汽車而言燃燒是一大安全問題,高壓電對人的傷害也是一個問題,現在的純電動汽車是336V,民間220V就有傷害,因此我們設計汽車的時候充分考慮到用電安全的問題。
回過頭來說電動汽車,實際上社會產生了電動汽車熱,媒體熱,大家關注,出現燃燒的情況大家就予以關注,國內大張旗鼓的搞電動汽車是"十一五"和"十二五"兩個五年計劃,國家投入了20多億元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實際上"十五"期間國內搞電動車的企業有幾家都發生燃燒的現象,只不過研發的過程中沒有在市場上引起輿論的關注。
最近除了您提的事情外,還有其他的廠商的電動車也出現了燃燒,我認為這是前進當中的問題。作為搞汽車的人,要從技術上予以關注,從而避免這些問題。實際上現在有幾個措施提高汽車的安全性,一個是動力電池材料本身,動力電池現在是第三代了,原來是鉛電池,后來是混合動力的氫電池,但是不如鋰電電池,因為材料更加的靈活,為了增加技術材料有的時候就會降低性能,國內使用的磷酸電池已經比鋰電安全性更高。
第二,電池的管理系統上,我們對電池的管理,好幾級安全管理,一個是單級電池當壓力高的時候就要通過放氣閥放氣,還要檢測充電量、溫度,有異常的時候要斷電,整個系統也要進行安全的考量,發生碰撞或者是電池電壓過高的時候都會斷電,有檢測手段上和技術上采取措施,應該說現在的電動汽車比起十年前安全得很多。畢竟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下一步在材料和電池的管理上應該更加的關注,不斷的提高水平。
記者: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就先采訪到這里,感謝您的到來。
林逸: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