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年輕的企業,自2007年7月在四川省成都成立至今還不到4年;這又是一家擁有歷史底蘊的企業,始建于1958年的母公司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進入新能源領域的國有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擁有著許多的“第一”。
這樣一家集年輕新銳與歷史底蘊于一身的企業,就是坐落在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的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丁強董事長致辭:
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五十年來,始終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在為中國電力事業乃至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使自己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家重大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并有能力滿足每一位中外客戶對輸變電重大裝備和光伏產品的需要。
當今的市場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品牌的競爭和文化的競爭。我們決心依靠優秀的員工隊伍,以精良的品質和卓越的文化,做強天威品牌,積極參與競爭。立志發揚“自信自強,追求卓越”的天威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三步走、雙主業、雙支撐”發展戰略為指導,實施一流管理,生產一流產品,提供一流服務,創新一流業績,實現我們“立足產業報國,鑄就世界品牌”的價值追求和“創全球名企,樹百年天威”的長遠目標。
天威集團已經進入新一輪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歷史新時期,正在努力把自己建成超百億大型企業集團。天威集團衷心希望能夠得到各界朋友一如既往的關懷和支持,并愿意與諸位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共創中國電力事業和人類社會更加輝煌的明天。
新能源領域的領頭羊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兵裝集團所屬中國輸變電龍頭企業——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產業是兵裝集團四大主業之一,保定天威集團是中國兵裝集團新能源戰略的主要實施者。天威集團自2001年起涉足太陽能光伏行業,是首家進入新能源領域的國有企業,是中國國內光伏企業的先驅之一。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天威集團投資數百億人民幣,先后在保定、四川、西藏、江蘇等地建起了14家新能源制造企業,形成了從多晶硅原料到晶體硅太陽能組件、太陽能系統安裝的完整的晶體硅太陽能產業鏈以及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同時形成了從風機葉片等到風電整機、風場建設的風力發電的完整產業鏈。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位于被科技部門和相關部門分別批準為成都國家新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成都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成都雙流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是天威集團在西南地區投資最大的新能源企業之一,也是天威集團新能源產業的核心骨干企業,更是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內的光伏龍頭企業;占地約1000畝,計劃總投資約125億元,是一家專業從事晶體硅硅片、光伏電池、光伏組件、光伏系統工程及光伏應用產品的研究、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高科技國際化企業,擁有六個子公司,即天威新能源(成都)硅片有限公司、電池有限公司、光伏組件有限公司、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天威(成都)太陽能熱發電開發有限公司、美國HOKU公司(HokuCorporation,納斯達克股票代碼:HOKU)。
依托天威集團50年制造產業的基礎,天威新能源以優良的品質保證、產業鏈成本優勢迅速打開了國內外市場,產品遠銷德國、意大利、法國、捷克、美國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在歐洲、北美市場迅速形成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公司產品已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約54億元,工業增加值約1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利潤超過2億元,出口總額約3.75億美元,出口業績在四川省制造企業中已躍居第一。
四川光伏產業的先驅者
盡管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四川省正式成立不過三年多,而且母公司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又位于中國河北省,但卻是最早在四川投資光伏產業的企業之一。
天威集團在2000年成立的第一家新能源企業——西藏華冠,就設在四川成都。2005年進入樂山新光硅業以后,天威集團經過研究與思考,按照太陽能光伏產業生產流程,決定在四川總投資80多億元,傾力打造天威新能源(西南)產業園。規劃在成都新津、樂山打造硅材料生產基地,在成都雙流打造太陽能光伏下游從鑄錠、切片、電池片到組件的產業基地。天威集團要在四川建設和打造中國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和規模化生產基地。
2006年10月天威在雙流開始太陽能級多晶硅下游產品的產業園建設;2007年2月開始了126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2007年底開始了兩個3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的建設。天威集團一躍成為國內罕有具有完整光伏產業鏈、進入國際一流光伏團隊的企業集團。
2010年12月25日,天威新能源產業園三期項目正式啟動,三期項目計劃新增硅片1GW、電池1GW,總投資近70億元。三期項目建設完成后,公司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將分別達1.5GW規模,實現年銷售收入達150億元;到2015年公司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將分別達3GW,年銷售收入達270億元,真正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大型光伏知名企業。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強認為,四川省是我國最早的半導體研究基地,擁有一批資深的半導體專家隊伍和從事電子級和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研究機構與生產企業,具有太陽能光伏產業鏈需要的技術與生產基礎。四川水電資源豐富,可以保證太陽能光伏產業鏈規模化生產的能源供應。成都及其周邊地區擁有以高速公路、國道公路為干線,四條鐵路為動脈,國際航空港為支撐的立體交通體系,可以保證規模化生產的運輸需要。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和從2000年起迅速發展起來的西部太陽能光伏市場,可以保證規模化生產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四川提出打造全國重要戰略資源開發基地、現代加工制造業基地、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與天威集團在硅原料集散地建設光伏產業基地的計劃有著完美的契合。
一流技術管理團隊
天威新能源的發展,離不開一支專業有素的技術管理團隊。而天威新能源能夠在短短的三年間取得如此的發展成就,更離不開一個人和他過去十年間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的探索。他就是天威新能源的母公司天威集團的副董事長、總經理丁強,現兼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和天威新能源董事長。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丁強就看到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潛力和戰略意義,并帶領天威集團頂著廣泛的質疑與巨大的壓力,毅然開啟了天威的新能源探索之路,一手將天威集團從不足10億元產值的小型國有企業發展成為今天年產值近200億元的大型國有企業。
如今,已經成為行業領跑者的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依然以技術創新作為公司的核心動力。公司緊緊圍繞本行業的降本增效方向,全力開展以項目管理模式的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研究,使公司的產品技術水平迅速提升,成為同行中的領跑者。通過不斷招聘優秀人才加盟,利用強大的研究開發能力,緊跟國際光伏前沿技術;以多晶硅鑄錠、晶體硅電池和組件為主要研究方向,加強光伏科學的基礎、應用、產業化、市場開發研究,盡快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同時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創建國家級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將天威新能源打造成培養光伏人才的國家級實踐基地和國家光伏產業基地。
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也是天威始終保持行業領軍地位的重要保證。目前天威新能源已經形成了以國內知名光伏技術專家張鳳鳴博士為首7名博士、37名碩士的高水平技術研發隊伍,其中張鳳鳴博士、張濤博士被納入中組部“千人計劃”;成立了省級技術中心,并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及南京大學的四位院士簽約,共同建立了企業院士工作站,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工程中心、荷蘭國家能源研究中心等建立了合作關系;目前正在與南京大學洽談合作成立新能源西南研究院。2011年公司計劃再引進10名博士,繼續不斷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在全球光伏行業趕超和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公司生產的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已近16.5%,部分核心技術指標已進入國內先進行列。公司生產線的主要設備均由世界一流光伏設備供應商提供。鑄錠爐、線鋸、硅片清洗機、硅片檢測儀、制絨及刻蝕、擴散爐、PECVD爐、絲網印刷機、燒結爐、自動串焊機及組件測試儀等產自美國、瑞士、德國、荷蘭、意大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