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揚州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創新太陽能刻蝕工藝技術應用,提高了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轉化效率,使該公司生產出來的晶硅電池在光伏產業內繼續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1
補上電池生產線“短板”
昨日,在揚州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內,記者看到了這樣的情形:一邊是3臺機器不停運轉、6個工人來回緊張忙碌;而另一邊只需要3名工人和一臺新設備就能輕松應對。
“這是我們公司新改造的太陽能刻蝕工藝技術應用。”公司工藝總監、清華大學博士宋鋒兵介紹,公司剛剛投入6000萬元引進了新設備、創新新工藝進行了太陽能刻蝕工藝技術改造,技術改造完成后,將使生產線工序從3個環節變成1個環節,原先需要3臺機器,6個人運作的流程,變成了只需要1臺機器,3個人就可以完成。
宋鋒兵介紹,整個晶硅電池生產線分為制絨、擴散、刻蝕、PECVD、絲網印刷等5個環節,原先的4個環節都處于全球一流水準,只有刻蝕這個環節仍然需要3臺機器同時運轉。“現在這套改造刻蝕工藝技術后,整套生產線可謂在全球處于領先水平。”
2
光轉化率再成行業領頭羊
單純為了提高質量、降低人力成本就使用如此昂貴的設備?很顯然,答案并非這么簡單。宋鋒兵介紹,整個生產線全部換上新設備、新工藝后,將會使得產業鏈上綜合成本降低2%,使得產品的光轉化率提高0.4個百分點,成品率提高0.2個百分點。
“這幾個數據看似很小,但在行業內卻是遙不可及的。”宋鋒兵介紹,揚州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年產量約為1GW左右,整個產業鏈條約為100億元,2%就意味著可以節省2億元。
而至于光轉化率,宋鋒兵介紹,目前國內一般光伏企業的光轉化率在17.1%—17.3%之間,而揚州晶澳的產品光轉化率原先就達到17.4%,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再提高0.4個百分點,就變成了17.8%,在行業內同類產品中遙遙領先。”
3
屋頂發電
未來前景可觀
近日來,市開發區10兆瓦“金太陽”太陽能光伏屋頂分布式發電示范工程備受外界關注。
"這一光伏屋頂發電工程,太陽能電池板就是采用我們生產的產品。”宋鋒兵介紹,金太陽太陽能光伏屋頂示范項目使用新產品生產出來的光伏電池板,建設規模為10兆瓦,如果使用此類產品,每年可以多提升400KW的電能。
“未來,我認為屋頂發電會占到光伏發電的一半比例。”宋鋒兵介紹,屋頂光伏發電就占了德國光伏發電90%的比例,而目前在我國這個比例還微乎其微。
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分布式發電裝機規模為1000萬千瓦。此后,裝機規模又擴容一倍,達到2000萬千瓦。“這預示著太陽能光伏發電前景一片光明。”
隨著相關利好政策的相繼落地,效應逐步顯現。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人士介紹,揚州晶澳不斷拓展國內市場以及海外新興市場,今年1—2月就實現開票銷售4.9億元,出口672萬美元,增幅73.8%。
“2月份,我們還有選擇地減少了一些訂單供應。”宋鋒兵表示,目前該公司生產的晶硅電池,由于可靠性高、光轉化率高、成本具備競爭力等優點,很受日本、歐美市場歡迎。“我們的產品在日本很具有競爭力,幾乎是搶著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