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2012海南國際旅游島光伏產業論壇在海南省海口市拉開帷幕,200余名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參與其中。其中“太陽能光伏技術發展方向與路線”分論壇成為關注焦點。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秘書長、袁桐,中科院電工所太陽能電池研究室主任王文靜,長江學者、清華大學教授張輝、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登元等業內知名專家悉數到場,就晶硅電池與非晶硅電池的發展趨勢、市場走向等方面展開討論,晶硅電池在太陽能光伏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得到充分肯定。
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七大新興產業之首——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支柱,太陽能光伏行業的發展速度令人咂舌,2011年,中國光伏企業產能占據全球市場50%以上,2012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能將突破40吉瓦,同比增長50%。在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市場普遍看好,但行業產量過剩、供大于求,同時受到近期美國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影響,導致產業的深度整合,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提高產品競爭力成為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
產業的發展依賴于技術的提升,我國光伏產品轉換效率較之以往有了大幅提升,其中晶硅電池工藝成熟,轉換效率高,市場占有率約為80%,規模生產的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可達17%以上,實驗室轉換效率最高達到24.7%,規模生產的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可達16%以上,實驗室的最高轉換效率達20.3%。
光伏發電與建筑物結合以及并網發電,是未來光伏發電最大的市場和最主要的方向,降低電力生產成本成為關鍵問題。在本次論壇中,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作為行業代表發言,他在發言中闡述了晶硅電池的優勢,例如光電轉化率高,技術和工藝成熟,設備投資低,原材料成本低等,宋登元表示,只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才會被市場接受,才能與常規能源競爭,盡快實現太陽能電力的平價上網。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技術支持和英利集團全產業鏈優勢,英利正致力于通過積極探索和技術創新提高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組件成本,使產品處于市場中的不敗之地,為生產老百姓用得起的綠色電力不斷努力。
據了解,由英利集團自主研發的以“熊貓”命名的N型硅高效太陽能電池,實驗室轉換效率達20%,規模化生產的電池轉換效率達19%,是全球三大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該技術被列為國家863計劃“十二五”期間重點支持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