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15MW智能硅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已于2011年3月取得發改委的立項批文,環評及能評批文也均都已于3月和6月取得.最后一筆注冊資本金也于9月全部到位.上澎的主要股東一共有三家美國Capricon investment Group,青云創投,世界銀行下的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智能硅工藝”是上澎自有的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在低廉的低純度的金屬硅上面生長異質結薄膜,并成功制造出和以高純度多晶制造的電池轉換效率相近的電池,是這個技術領域里全世界取得如此高轉換效率的第一家企業。上澎所采用的金屬硅成本只有多晶硅成本的六分之一,有效光電轉換率達到與業界相當。美國上澎現已在美國和上海以及嘉興都設有研發處,并在美國,上海,香港都設有銷售中心。美國及嘉興的研發團隊技術人員均來自世界各地著名的國內外半導體和太陽能企業,且均擁有博士及碩士學位。目前上澎的美國公司已經接到美國,印度電站的小批量訂單。上澎嘉興也接到了中國青海的小批量訂單。
就自主知識產權來說,美國上澎早已在美國注冊申請了十多項專利,已經獲得認可的發明專利已有四個,現都授權嘉興上澎使用。美國上澎也在11月拿到了世界認可的TUV認證。目前嘉興上澎正在小批量的試生產,故生產出來的電池片已經拿去做TUV認證,會在明年二月拿到。嘉興上澎目前也同時抓緊在中國申請十多項的實用新型及發明型專利。
目前,世界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太陽能電池是單晶硅或多晶硅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約占到市場整體的85%。此類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和耐用程度都比較穩定可靠,但還是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目前有部分企業正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但是晶體硅的生產是耗能的,且會有污染的排放問題,就現今水平上來說難以實現大幅度的改良。所以,開發和生產低污染低排放晶體硅的太陽能電池是當務之急。
上澎太陽能的智能硅電池技術是在晶體硅的襯底上去成長非晶硅的薄膜,既有晶體硅的效率優勢且能達到非晶硅的減排低成本效果。目前太陽能電池的發展趨勢朝向節能,減排,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向, 上澎太陽能智能硅能達到此目標,而且已開始在嘉興秀州開發區設廠生產營運商業運轉。
所以上澎的智能硅兼具了晶體硅與非晶硅兩者的優點:
1.與晶體硅相比
(1)原材料價格僅為普通多晶硅料的六分之一(上澎使用4N多晶硅料,非西門子法制造)。
(2)綠能的制程 (無SiCl4產生, 能耗僅為西門子法的 1/5)。
(3)低溫制造(全程低于200C的工藝;完全不同于傳統太陽能電池所需使用850C高溫制程)。
2.與薄膜電池相比
(1)節能(省能耗)減排(無 SiCL4 排放)的太陽能電池工藝。
(2)專用開發的薄膜, 僅需少量反應生產的氣體(全部的薄膜厚度加總約為非晶硅電池的1/20, CH4使用量小)。
(3)啟用更為廉價硅料基板作為襯底和光的吸收。
(4)普通碲化鎘&銅銦鎵硒薄膜電池里面鎘是有毒,而碲比較稀有且有污染的疑慮.而上澎的智能硅薄膜電池完全不含這些重金屬,故完全沒有污染的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