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已成為合肥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非公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無疑是民營經濟。
握著電池密碼初出茅廬
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公司,是一家靠政策支持而起步的高科技新興企業。2009年,國家開始扶持新能源行業,促進節能減排,出臺一系列扶持新能源企業的利好政策。恰逢2009 年,合肥又被列為全國13個能源試點城市之一,節能環保成為這個城市關注的新方向。
在這樣的機遇下,“國軒”開始了在動力能源與市場結合領域的攀爬。做電池,最重要的是通過技術不斷提高電池的壽命和效能。初出茅廬的“國軒”,掌握著“能夠制作更長壽命、更高效能的電池”的密碼。
電動大巴成為“活廣告”
2010年,30輛合肥18路公交車投入運行,這是世界首條電動公交線路,所有公交車安裝了“國軒”的電池。一輛公交車有時候要承載上百名乘客,電動大巴有這樣的動力嗎?充一次電又能跑多遠?許多人對這條電動大巴線的實際運營效果持觀望態度。
隨著時間推移,每輛18路大巴每天從早跑到晚,沒出一點問題,甚至有乘客反映,電動大巴每次啟動和停車更加平穩和柔和。
18路公交車的平穩運營成為“國軒”電池最有說服力的廣告。隨后,“國軒”與江淮汽車合作,2010年,首次向市場推出285輛純電動轎車,2011年又推出1000輛,雖然是定向銷售,但是口碑和品牌漸漸樹立。
電池租賃解決營銷問題
由于電動汽車是零排放,節能減排的優勢備受推崇,但是一輛電動汽車的成本比同等傳統汽車的價格高很多,影響了公交集團和轎車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為了讓公交公司在購買新車時能青睞電動大巴,“國軒”在銷售方式上動腦筋。
“國軒”副總經理徐興無介紹,“我們采用營運租賃的辦法,公交公司只要支付裸車的錢,電池的錢可以用租賃的方式分期付款。”這種方式解決了購買方購買資金鏈的問題,加上國家的補貼,電動大巴的銷售不再困難。
產品即將走向國際市場
徐興無介紹,由于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國軒”2011年產值雖然達到4億元,與去年2.3個億相比增長將近一倍,但是與設定的10億元目標還是相差太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堅持把產品質量做好,追求市場的認可度。明年,‘國軒’將往臺灣、美國俄亥俄州發展,臺灣的高雄到臺北將有一條中長途大巴。”
“國家補貼不是長久之計,隨著產業的發展,補貼會一步步減少。”徐興無說,“國軒”并不把國家補貼作為企業發展的優勢,開始考慮如何從技術層面,降低產品成本,降低產品價格,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
2012年,還有800輛電動大巴投入市場,全用“國軒”電池,此外,“國軒”也瞄準合肥城區到巢湖的中長途電動大巴,正在協議充電站的問題,解決后即可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