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節能補貼標準提高,對新能源汽車形成利好。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電池產品及技術展覽會期間,多位業內人士表達了對鋰電池穩定性不夠、成本過高的擔憂。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電池,而電池材料是電池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據悉,鋰電池正級材料成本在鋰電池成本中占比約40%。但國內鋰電池生產企業大多是小型的民營企業,從電解液的生產、正負極材料的生產到隔膜材料的生產,再到電源管理器件的生產,都有相對較大的技術壁壘,目前“各自為戰”的現象非常普遍,這導致了產業鏈條拉得過長,難以保證電池的質量、安全以及使用壽命。而且,從廢物處理的角度看,目前國內鋰電池的電解液主要成分是六氟磷酸鋰,它的污染性比干電池高出若干倍,如果處理不好,將對地區水源、生態系統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一位資深行業人士表示,最近鉛酸蓄電池重新被看好,主要是因為能回收,售后環保也好,而鋰電池則很難回收。他透露,最近有美國還把一些新的鉛酸蓄電池技術路線推廣到中國來,說明鋰電池替代鉛酸電池之路仍然漫長。
在2011第三屆中國電池技術創新(上海)論壇上,電池領域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表示:“鉛酸蓄電池本身并沒有污染,只是在生產過程中存在污染問題,這的確需要花大力氣整頓。國內鉛酸蓄電池行業良莠不齊,這次整頓主要打擊的是那些濫竽充數的企業,而有助于大企業更好地發展。”他認為,鉛酸蓄電池有自身的特點和應用范圍,已有152年歷史,卻還能有這么大的產能和規模,這絕非偶然。“短期內還看不到鋰電池替代鉛酸蓄電池的跡象。”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也提出,鋰電池的優勢在于能量密度高,但仍存在安全問題,包括上海、南京乃至法國都發生過鋰電池爆炸或自燃事故。對鋰電池一邊要不斷增加能量密度,一邊也要高度關注安全。他建議加大對鋰離子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的研發支持;其次要建立國家動力電池評價體系和平臺網絡,同時將檢測數據公開,讓新能源汽車廠商選擇。“我國電動汽車電池研發起步較早,盡管通過檢測的企業有100多家,但能夠上車測試的寥寥無幾。這是由于缺失國家統一評價體系、評判標準混亂以及門檻太低所致。”他說,同時應成立國家鋰離子電池安全技術委員會。新能源電池要長遠考慮,重視利用和回收問題,否則若干年后步現在鉛酸電池的后塵就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