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大廈既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也不在德國弗萊堡,而是在中國德州。在中國德州,擁有“世界最大太陽能辦公大樓、最大太陽能主題公園、最大太陽能博物館”等多頂全球太陽能桂冠的“中國太陽谷”就座落在這里。這座歷時8年、耗資十幾億元人民幣打造的“中國太陽谷”,成為全球低碳人士爭相朝圣的“麥加”。
“中國太陽谷”的締造者、國際太陽能學會副主席、中國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坦言,要把“中國太陽谷”打造成世界太陽能的“硅谷”。 有人說黃鳴是太陽能教父,也有人說黃鳴是空想家,還有人說黃鳴是太陽能瘋子。
10年前以太陽能起家的皇明公司董事長黃鳴,在德州新區建起了一座“太陽谷”。“現在的太陽谷有些超出自己的理想,我心中的太陽谷是一個新城,一個未來城市建設、規劃、發展的模板,希望它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一種有價值的探索。”黃鳴如是說。即使在今天,作為中國太陽能行業的開拓者,黃鳴仍然被一些人認為是“狂妄自大”。而黃鳴似乎已經習慣了“瘋子”這個稱呼。“現在看起來很自然的事情,回溯20年都是瘋子做的事。”黃鳴對記者說這番話時,眼里透出的是堅定。
1988年,黃鳴研制出第一臺太陽能熱水器。7年之后,黃鳴創立皇明公司,批量生產太陽能熱水器。不過在當時,大部分中國人對太陽能幾乎是“零認知”,公眾的環保意識極其薄弱,市場拒絕接受太陽能熱水器。而黃鳴用了一個笨辦法:1996年底,他出版了一份太陽能科普內容的《太陽能科普報》,啟動了“太陽能科普萬里行”和“百城環保行”等活動。他從山東德州出發,帶著自己編的《太陽能科普報》逐個城市“講課”。
這一聲勢浩大的市場推廣目標是二、三線城市和城鄉接合部:濟南、無錫、福州、廈門……皇明的“路演”幾乎覆蓋了半個中國。更重要的是,隨著這次推廣,皇明在全國建立了1萬多個營銷網點。“那時候到處去喊‘為了子孫的藍天白云,您可以不用皇明,但您應該用太陽能’。當時有人說我在作秀,也有人說挺感人的。”黃鳴回憶說。直至今日,皇明的太陽能科普車隊依然在全國巡游。黃鳴本人也還在進行“布道”,不過“布道”內容已擴展成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等,地點也由十幾年前臨時搭建的講臺變成國內外重要會議及論壇的會場。
2006年和2008年,黃鳴兩度在聯合國有關環保會議上發表演說,成為中國第一個在聯合國會場“作秀”的民營企業家;他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并參與推動《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2009年,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黃鳴與美國加州原州長施瓦辛格同臺對話,探討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講到太陽能故事,在世界上我不能算是最狂熱的,但我應該是最執著的。我的所有想法都不瘋狂、都很理性,只不過別人不敢那么想罷了。”黃鳴如是說。“幾年前,當黃總向我們提出要建設太陽谷,在德州舉辦世界太陽城大會的計劃的時候,公司幾乎沒有一個人認為這會成為現實,當時員工們都認為黃總是在吹牛。”皇明太陽能行政總監王久偉對記者說。
然而,2010年9月,隨著兩個國際性盛會——“首屆中國太陽谷國際低碳科技博覽會”(簡稱“太博會”)、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在山東德州的召開,這一切都變為現實。
走進“中國太陽谷”,一種全新的新能源生活讓人如沐春風。這幢由皇明太陽能獨立設計、投資1億多元建設的“日月壇·微排大廈”節能效率高達88%。而由皇明太陽能獨立設計、投資十幾億元、正在建設的“中國太陽谷”則讓來自美、英、日、德、澳、加、俄等5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近3000名政要、專家驚嘆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