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沒有標準很茫然
上海車展上,混合動力大軍全面進軍上海車展,而消費者對混合動力車的關注也逐漸升溫。
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馮興亞提出建議,其個人覺得國家或者行業可以推行一個新能源車的指導標準。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馮興亞解釋說,如果想要降低成本,就需要車輛大批量生產,這樣就可以讓節能車和新能源車快速普及。在他看來,目前,純電動車在配套上還有需要攻克的問題,比如續航能力、電池的性能等等,需要一段時間去解決。而混合動力車是目前比較容易實現的技術,可作為近期的主要技術來推廣。
比亞迪汽車公關經理徐安告訴記者,有標準出臺也能夠便于電動車型在全國推廣,也經常參加關于制定標準的論壇,最關心的是供電樁接口的規格,還有電池的安全性、環保性、能量密度等方面。還有廢舊電池的回收方面的規定也是企業關心的問題。
專家:目前處于摸索階段
去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一份《汽車產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方向(2010年)》文件,其中對電動汽車及部件的規格和等級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但并未成熟。
有專家指出,如果沒有成熟的標準出臺,將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順利發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師劉玉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新能源車包括混合動力及電動車車型,都應該形成一個全行業的標準。
劉玉光進一步舉例說:“比如整車性能的統一規定、零部件的特定要求等等,標準的制定由全國汽車標準委員會秘書處協調組織,提煉出車企所生產出的車型共性,提煉出統一的標準,再上報國家相關部門,這樣才有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劉玉光介紹說,目前國外的相關標準也在摸索中,并不成熟,如果中國能有這方面的行業標準出臺,將在全球產業中凸顯更多中國聲音,所謂的借助新能源車“彎道超車”,意義也在于此。
輪胎也有“節能款”
在本屆上海國際車展上,除了新能源車格外引人關注外,參展的各家輪胎廠商也將“環保節油牌”進行到底.
米其林、耐克森、韓泰等知名輪胎品牌都紛紛投身到了環保節油的輪胎設計當中,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和認識到輪胎在環保節油方面也是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而上海車展上一家韓國輪胎品牌所推出的環保概念產品N-Blue更是讓人注意到了輪胎在汽車環保節油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沈陽市鑫源澤四輪定位服務站技術人員張尋表示,輪胎的節油原理是通過改變輪胎的橡膠材質和花紋設計,用以減低滾動阻力來達到節油效果的。
而在米其林品牌的節油輪胎宣傳資料中,記者了解到,技術人員認為在胎面配方中加入硅,可以“潤滑”橡膠分子之間的摩擦,有效減少能量損失,降低滾動阻力,從而節省車輛的燃油消耗。
這些節油輪胎除了在胎面中加入了硅等特殊材質來降低滾動阻力外,一些生產廠商還借助該原理,通過改變胎面花紋等方式,來減低滾動阻力。
節油型輪胎的節油效果究竟如何?某知名輪胎生產商曾做過一組測試,在相對平整的路面上,一輛裝有4條節油輪胎的汽車,每跑30000公里,比裝有普通輪胎時節省400公里油耗,該廠商發布的另一項的測試結果顯示,使用節油輪胎的汽車每百公里油耗可減少0.15升,如遇不同路況,節油效果將有所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