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漲價,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神馬東西都在漲,唯獨收入不見漲。但是近期電動車價格漲得比較離譜,以前只是漲四五十塊錢,現在一漲就是一二百塊。這種漲價的速度,老百姓還真有點難以承受。
這次為什么漲得這么兇?南方農村報采訪了愛瑪電動車華南區負責人路彬、臺鈴電動車董事長孫木楚、凱騎電動車副總經理廖輝等電動車業界大佬,為您解析此次漲價的來龍去脈。
市場現狀
漲勢兇猛銷售凋零
前幾天,廣州番禺的李先生看上了一部愛瑪電動車,問過價格后想過幾天再買。但是幾天過后,愛瑪電動車的價格一下子漲了150元,這讓李先生很難接受,決定暫時不買了。
“消費者真的很難接受這樣大幅度的提價!”在番禺同時經營愛瑪電動自行車和臺鈴電動自行車兩個品牌的葉存環很無奈,“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想讓你給他便宜點、再便宜點,過幾天再來買時反而貴了,肯定不買了。”
據葉存環介紹,愛瑪電動車差不多每臺漲了150元,臺鈴電動車有些車型漲了150元,部分車型甚至漲了200元。“我們一直在硬撐著,畢竟我們做了將近10年的電動車生意,如果撒手不干轉做它行,心里很不甘。”葉存環說,很多小的電動車經銷商由于資金少、庫存小,被折騰幾次就決定不做了。
“這兩個月電動車的價格一直在變,有時一周調一次,有時幾天調一次。”一說起電動車漲價,經營凱騎電動車的林杰真是有苦說不盡,“現在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你看剛才那個顧客,人家一聽這價格扭頭就走了。”
同樣經營凱騎電動車的吳先生告訴筆者,“現在凱騎電動車的價格和去年6月份相比漲了差不多300元,上一周漲了150元,現在我們每輛車也就是賺個幾十塊,只能靠維修賺點錢生活了。”
背后原因
原料人工價格猛漲
據臺鈴電動車董事長孫木楚介紹,受原材料價格大范圍上漲影響,電動車企業普遍大幅度提價,而且此次提價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這次漲價對電動車行業影響巨大,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都將陷入一個困局。”
“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得這么厲害,其實我們正在賠錢做啊!”凱騎電動車副總經理廖輝對近期電動車瘋漲的價格也大為驚嘆,“電動車有兩大部件電池與電機,稀土是電機的一個重要材料,受政策影響,稀土價格正在飆漲,由此導致電機價格飛漲;鉛資源對電池工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鉛價上揚影響,電動車蓄電池價格大漲,電池價格約上漲了四五十元;輪胎、車架與人工成本也都在上漲,整車迫于壓力也必須上漲了。”
據愛瑪電動車華南區負責人路彬介紹,目前電動車行業產能不足,國家十二五規劃嚴控重金屬污染,對電動車蓄電池等原材料的產量進行了限制,導致電動車原材料供不應求,價格大漲。由于原材料供應不上,整車廠家的產能也出現不足,唯有提價。許多小的電動車廠迫于成本壓力已陸續倒閉,此次電動車歷史上最大幅度的一次漲價必將導致一次行業洗牌。
據了解,2011年2月18日,《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已被國務院正式批復。《規劃》重點防控的重金屬污染物包括鉛、汞、鎘、鉻、砷、鉈、錳、鉍、鎳、鋅、錫、銅、鉬等,鉛蓄電池業是5大重點防控行業之一。據權威人士透露,工信部正在起草稀有金屬行業“十二五”規劃,稀有金屬規劃將涉及鎢、鉬、錫、銻和作為電機重要材料的稀土。
在政策嚴管之下,已有很多電動車原材料廠家倒閉,剩下的這些廠家明顯出現產能不足的現象,電動車原材料價格開始大漲,從而波及到整車的價格。
逆勢突圍
提高產品附加值
漲價,一個令電動車企業頭痛的字眼,很多電動車企業已經開始被困在它的牢籠里無法自拔。接下來,電動車三大名牌企業將會如何應對此次漲價大潮呢?
凱騎電動車副總經理廖輝說,“老百姓確實是需要電動車這件東西,消費者的這種剛性需求是我們堅持做下去的最大動力,接下來我們工作的重點將會放在服務和產品質量上。”
臺鈴電動車董事長孫木楚則用“創新”兩個字概括了臺鈴接下來的突圍戰術,包括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
據愛瑪電動車華南區負責人路彬介紹,愛瑪電動車接下來將會將法寶壓在“4S”店上,在店內建立休息區、維修區、服務區等,為顧客提供最貼心的充電、維修、洗車、咨詢等服務,從而實現電動車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務(Service)、信息反饋(Survey)四位一體。
筆者手記
當務之急要服務創新
三大名牌企業接下來的突圍戰術各有千秋,至于誰能笑到最后,還要看消費者埋不埋單。
其實,跳出價格這個怪圈,還有一片藍海,那便是服務創新。在電動車接連不斷地漲價潮下,靠生產和銷售環節賺取最大利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市場利潤空間正在向服務環節轉移。
目前,無論是家電業還是汽車業,都已經將服務做到了爐火純青,且賺得盆缽滿體,但電動車行業卻還一直停留在打價格戰的死胡同中。這次價格瘋漲大波已經給電動車行業敲響了警鐘。受消費者需求影響,電動車行業目前最缺的并不是產品創新而是服務創新,企業只有將消費者在售前、售中、售后的創新服務中所獲得的愉悅感融入到產品價值中才能全方位提升品牌形象,用服務引領發展潮流是電動車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