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图在线直播_神马电影院选_日本黄色逼逼图片视频网站_国产97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产无码?v永久不卡_手机看片就来星光影院!_中文字幕最新中文字幕_日本纯H无遮挡动漫丝袜在线观看_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毛片_六十路熟妇高熟无码视频

全球電池網 | 供應 | 求購 | 企業 | 招商 | 資訊 | 展會 | 人才 | 電池論壇 | 電池品牌 | 采購中心 | 產品大全
E電通服務 建議
資訊
登錄 注冊會員
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行業標準>正文
光伏業:第三代企業家的全球資源整合模式
來源:商業評論網 日期:2010-12-14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主流行業和主流市場的特點是,準入門檻高,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容量大,前瞻性強。典型的主流行業有能源、金融、生物制藥、汽車等,這是兵家必爭之地,競爭強度也比較大。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主流市場,跨國志在必得。

中國企業如何才能在主流行業和主流市場取得突破?這是面向未來全球化競爭,中國經濟與民族企業所必須思考的問題。因為只有在主流流域取得面上的突破,才能升級“中國制造”,解決中國經濟“大而不強”的矛盾,夯實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參與主流領域競爭,企業應具備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做到“以全球應對全球”。這樣,才能在運營管理、技術、市場與渠道、資本、人才等各個方面保持世界一流水平,甚至領先主要競爭對手。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也是中國第三代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施正榮和彭曉峰是中國第三代企業家中的代表,他們分別創建的兩家公司——無錫尚德(STP,8.37,+1.21%)和江西賽維——同處新能源領域中的光伏產業,這是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市場主要在發達國家,核心技術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 

施正榮和彭曉峰背景各異,后者還是光伏產業內純粹的“門外漢”。但在企業運作方面,他們卻展示出同樣出色的視野、思維方式與能力。他們抓住了全球光伏產業競爭本質,以第三代企業家的典型運作模式——整合全球資源,快速確立了自身在全球光伏產業競爭中的主流地位。本案例透過兩家公司的成長,旨在說明,施正榮與彭曉峰的視野、思維方式與策略。

光伏產業

太陽能發電是利用特定半導體材料的“光生伏打效應”(Photovoltaiceffect,簡稱“光伏效應”)。光伏系統的核心是太陽能電池,通常由半導體材料制成。最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是硅,是地殼中第二豐富元素,礦藏豐富且易于開采。硅基太陽能電池是目前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太陽能光伏產品,2007年占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份額為88.34%。

硅基太陽能電池分為單晶硅多晶硅兩種。單晶硅技術工藝成熟,轉換效率實驗室最高可達25%,商業化在15%-18%之間。多晶硅技術原料成本低,但轉換效率不及單晶硅,實驗室最高為21%,商業化為13%-16%。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另一種應用光伏技術,它是在廉價的玻璃、不銹鋼或塑料襯底上附上厚度只有幾微米的感光材料制成。與硅基太陽能電池相比,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用材少、重量輕、外表光滑、安裝方便等優點,但轉換效率相對較低。目前已商業化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有三種:非晶硅(a-Si)、銅銦硒(CIS,CIGS)和碲化硒(CdTe)。歐洲能源協會預測,到2010年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占據光伏市場20%份額。 

把單片硅基太陽能電池互聯,封裝到一塊玻璃上可以得到光伏組件,封裝質量直接影響到電池壽命。在光伏組件上加裝逆變器、控制器、蓄電池等光伏系統平衡組件,即可得到一個完整的光伏系統。逆變器可以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實現并網發電。目前,并網發電約占全球光伏市場70%的份額。

由于光伏系統發電成本遠高于目前市場主流發電方式,它的市場應用目前依靠政府驅動德國、日本、美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是全球光伏產品主要市場。

2007年,全球三大光伏企業為德國Q-Cell、日本夏普和中國無錫尚德。日本夏普是全球最早涉足光伏產業的公司,在過去50多年時間內一直是全球最大光伏企業,這與日本一直是全球主要光伏市場相關。2004年起,德國政府加大補貼,使Q-Cell等本土光伏企業快速發展。2007年,Q-Cell超越夏普成為全球光伏企業。2007年6月,Q-Cell在日本東京設立公司,全面進入日本市場。

2004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2007年,中國太陽電池產能達到1088MWp,超過和歐洲(1062.8MWp)和日本(920MWp),成為全球最大太陽電池生產國。大多數中國光伏企業的電池制造工藝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多以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為主。無錫尚德憑借領先的電池轉換效率技術和產能擴張優勢,有望在2008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光伏企業。

從產業鏈看,硅基太陽能電池產業可分為:1)上游:包括硅礦石開采與冶金硅提純、多晶硅提純、單晶/多晶硅片加工與切割等環節;2)中游:包括單晶/多晶硅電池片、電池組件生產與組裝;3)下游:包括光伏產品系統集成與安裝。

從產業結構看,光伏產業屬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結構呈“金字塔式”,不同產業環節競爭者數量沿產業鏈自上而下逐漸增多。光伏產業鏈中絕大多數企業在某一個產業環節從事專業化生產或服務,而少有公司能夠橫跨多個產業環節,這與產業內部各環節業務連接方式、生產技術、產業升級等方面因素相關。

下面,我們沿著產業鏈,自上而下地看看每個環節中的產業結構與競爭特點。

硅原材料與多晶硅提純

硅材料在光伏系統整體價格中所占比例為56.2%(2007年數據),這包括硅礦石提純獲得冶金級硅、多晶硅提純、單晶硅圓或多晶硅錠等三個環節的總價格。

超純多晶硅主流生產技術是西門子(SI,121.84,+1.51%)改良法和流化床法,分別占據了80%和20%市場份額。在西門子改良法中,電價約占總成本30%,這導致多晶硅提純的生產成本具有一定剛性。一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技術,如流化床法、從冶金級硅直接提純、氣液沉積法、從稻殼到多晶硅等,仍未實現商業化。

多晶硅提純技術掌握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7家公司手中。多晶硅生產屬于大型化工產業,規模大(經濟規模為千噸以上)、技術復雜、建廠或者擴產周期長,投入大(平均10億元/千噸)。

2001年以來,全球多晶硅供求十分緊張,價格飛漲。市場暴利吸引了眾多中國廠商加入。2006年以來有60多家中國企業已進入、或準備進入多晶硅生產,總投入超過290億元。如果這些設計產能最終達產,將超過現有7家發達國家公司總規劃產量,相當于再造一個全球光伏產業多晶硅供給市場。

中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生產規模小,無法產生規模經濟效益。2)主要技術基于改良“西門子法”,制造工藝落后導致更高的電力消耗,平均能耗為世界先進水平的1.5~2倍。

硅錠/硅棒與硅片制造 

硅錠/硅棒與硅片制造是光伏產業鏈第二個環節,也是技術與生產效率改進空間最大的環節。硅片切割工藝是決定硅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最重要技術環節。通常,硅片越薄,由其制成的電池轉換效率越高,產品的市場價格越高。

比如2007年,單晶硅電池片轉化率與市場價格的關系是,17%轉化率的市場價格較15.75%的高出10.19%。即,每提高1個百分點轉換效率,會提高電池片生產企業10%的毛利率。

硅片切割是一個硅材料消耗非常嚴重的環節。硅片成品的最終厚度在200—300um之間,而鋼絲切過硅棒或硅碇卻要磨損220—230um,即約有99%的硅棒或硅碇被浪費掉。減少硅材料消耗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從產品特性來看,硅片厚度最小可達到100um,會大大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并降低物料損耗。因此,硅片切割環節技術提升空間較大。

全球有100多家公司從事硅錠/硅棒與硅片制造,主要競爭者有江西賽維、Sumco、M.Setek、JFE、PVCrystalox、RECGroup等。由于近年來多晶硅供給不足,使硅錠/硅棒與硅片制造環節的整體開工率不足,競爭主要集中在:1)足夠穩定的晶硅材料供給與相應的產能提升;2)提高切割工藝生產更薄硅片;3)降低能耗,提供廢物利用率。

電池生產

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和自動化程度持續提高是硅基太陽電池生產成本降低的重要方面。硅基太陽電池單廠生產規模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1~5MWp/a發展到目前的50~500MWp/a,并將突破1GWp。

提高電池轉換效率也是硅基光伏產品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通過改進電池及組件制造工藝。更高的轉換效率可縮短光伏系統還付期,產品市場溢價明顯。

2001年以來,多晶硅供給緊張導致光伏電池制造企業普遍開工率不足,2007年的平均開工率為70%。技術領先的大型電池生產商通過多種策略,保證自身在越加激烈的產業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這些策略包括:1)提高電池轉換效率,吸引客戶青睞;2)以穩定的市場訂單相應擴大產能,尋求規模經濟效應;3)與上游硅材料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合約,確保原材料供給;4)與電池組件廠商簽訂委托加工協議,從而使自己專注于電池制造;5)與工程建筑類企業合作發展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系統(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System),降低光伏系統價格。

電池組件    

電池組件與封裝是整個光伏產業鏈中生產工藝最成熟的環節,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技術簡單等特點,電池組件與封裝環節的產業進入壁壘較低,企業數量近年來增長最快。

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與封裝行業發展迅速。目前,中國有電池組件封裝生產企業200余家。截至2007年底總封裝能力約3800MWp,前30家公司的生產能力占總產能的87%。

全球資源整合競爭策略

簡而言之,施正榮與彭曉峰的全球視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鏈條對鏈條的競爭。

高度重視打造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地位。通過制定富有針對性的競爭策略,兩家公司努力提升基于產業鏈的端對端的整合力,以保證自身在原料采購、產能擴張與市場銷售等經營活動協調統一。 

2.全球資源為我所用。

積極整合各類市場資源提升自身核心業務的產品競爭力。無錫尚德不斷改進技術提升硅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江西賽維則努力切割出更薄的硅片。為了實現各自的目標,兩家公司均積極整合全球資源實現為我所用,包括澳大利亞的技術、意大利人的工廠管理、德國人的市場銷售、中國的低成本制造及全球資本等方面資源。

全球資本助力成長

無錫尚德

無錫尚德成立于2001年1月,施正榮以40萬美元現金和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占25%的股權。江蘇小天鵝集團、無錫國聯信托投資公司、無錫高新技術投資公司、無錫水星集團、無錫市創業投資公司、無錫山禾集團等國有企業出資600萬美元,占有75%股權。2002年9月,無錫尚德第一條10兆瓦太陽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其產能相當于此前4年中國太陽電池產量總和。

2005年1月,施正榮設立尚德BVI公司,開始對無錫尚德進行私有化,原有國有股東陸續退出,高盛(GS,169.48,+0.60%)、龍科、英聯、法國Natexis、西班牙普凱等外資機構出資8000萬美元入股尚德BVI。PE資本推動無錫尚德產能快速增長,至2005年第三季度電池產能已達到150兆瓦,在不到4年時間內產能擴張12倍。 

2005年12月14日,全資持有無錫尚德的尚德控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4億美元。2006年,無錫尚德產能增至270兆瓦,增幅為80%。

2007年2月,無錫尚德發行4.25億美元可轉換公司債券。5月,尚德(上海)太陽電池制造基地成功奠基。

2007年,無錫尚德產能達到540MW,是2002年的54倍。

2005-2007年,無錫尚德銷售收入從2.26億美元增長到13.4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144.2%;凈利潤從3060萬美元增長到1.7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136.5%;

江西賽維

江西賽維成立于2005年7月,在此之前,彭曉峰與全球最大太陽能多晶硅鑄錠爐生產商美國GT-SOLAR公司簽訂3300萬美元的多晶硅片生產設備,這成為美國GT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合同。

江西賽維的創業資本主要來自于彭曉峰(3億元)、新余市政府(2億元借款)、銀行信貸和產品預付款。彭曉峰從瑞士、日本、德國等國家引進當今全球最先進的硅片生產設備與技術。

2006年5月,江西賽維生產出兩塊亞洲最大(各275公斤)的多晶硅鑄錠。6月28日,成功切割成200微米厚度的超薄晶片。一個月后,江西賽維產能達到100兆瓦,10月產能便達到200兆瓦。2006年,江西賽維銷售收入達到9.5億元。

2006年7月到12月,江西賽維獲得法國NBP、鼎暉、JAFCO、三菱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9000萬美元資金,推動公司繼續擴大產能并提升技術實力。

2007年6月1日,江西賽維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融資4.69億美元,成為2004年以來在美上市融資額最大的中國企業

2007年,江西賽維銷售收入達到40億元,多晶硅片產能達到420兆瓦,為亞洲最大太陽能硅片生產商,也是全球最大獨立硅片供應商。 

2008年5月,江西賽維發行4億美元可轉換債券,借助資本實力繼續擴充產能并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目前,江西賽維多晶硅訂單已經排到2018年,訂單總量超過12GW(12000MW),是全球在手訂單最多的多晶硅片供應商之一。在訂單支撐下,江西賽維調高產能規劃。據彭小峰介紹,2007年的產能目標已由原來的800MW提高到1100MW,2009年的產能目標由原來的1600MW提高到2000MW。

管理與研發全球化

無錫尚德

 2004年,無錫尚德在聘請德國人GrahamArtes出任公司首席運營官,負責市場營銷。2004年,無錫尚德銷售收入較上一年增長300%,其中72%銷售收入來自德國,17%收入來自歐洲其他國家,8%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目前,無錫尚德85%的收入來自于德國、西班牙、美國等海外市場。

在研發管理方面,施正榮本人是一位在光伏產業研究領域內卓有成就的科學家。2005年7月,無錫尚德任命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高級光伏技術和光子學卓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StuartWenham為首席技術官。目前,尚德研發中心有6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為來自國內外的光伏專家。

在提高硅基太陽能電池轉換率方面,無錫尚德有著許多核心技術。1)無錫尚德致力于開發新型硅凈化技術,從實質上降低硅與硅片的制造成本。無錫尚德向2家中國硅片生產商提供這種技術,而這些公司獨家向無錫尚德提供硅片。2)無錫尚德Pluto技術通過改進電池結構提升轉換效率,平均轉換效率在18%-20%之間,這種技術將在2008年中期開始量產。

江西賽維

江西賽維組建了一支國際化的技術、市場、管理團隊。公司核心管理人員有來自美國的生產廠長、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來自意大利的總工程師,來自日本的工藝研發主任,來自馬來西亞的采購總監,以及來自富士康、華為等國內知名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以及一大批從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國回來的專業人才。

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佟興雪于2007年1月加盟,擁有10多年光伏企業公司運營管理經驗。曾擔任過美國太陽能設備廠商GT-SOLAR公司亞太地區商業總經理、CSI(阿特斯)商業執行總裁、保定天威英利副總經理等職務。

首席財務官兼董秘賴坤森于2006年8月加入。在加盟公司之前,他曾擔任SST(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Inc)公司首席財務官、副總裁,美國加洲圣何塞AplusFlashTechnology公司財務行政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俄勒岡州波特蘭Wirex Corporation,Inc首席財務官、總經理。

生產高級副總裁兼生產廠長NicolaSarno于2006年4月加入,他有20多年的硅料的生產經驗,擔任生產、工藝工程、戰略原料供應等多重職位。

1985-2002年,他擔任MEMC公司單晶晶體生長生產董事、工程經理、戰略原料供應經理。1981-1985年,他擔任S.E.H(美國)生產部經理。 

首席技術官萬躍鵬于2007年2月加入,他有15年以上的硅及材料工程研究及開發方面的經驗。萬躍鵬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材料工程專業并取得學士學位。

1989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得德國亞琛工業大學(AachenUniversityofTechnology)機械工程博士學位。2005年10月-2007年1月,萬躍鵬擔任美國新罕布什爾州GTSolar研發經理一職,負責DSS爐的研究與開發。之前,從2005年1月-2005年10月他與位于馬薩諸塞州的Saint-GobainNorthboro研發中心共同研究關于材料晶體偏析的課題。

總工程師PietroRossetto于2006年6月加入。1976-2002年,他在MEMC擔任多重職位,包括單晶晶體生長技術經理及高級經理,各種不同項目的項目經理。

鏈條對鏈條的競爭

無錫尚德

在整合全球資源與提升產業鏈控制力的競爭策略方面,施正榮在無錫尚德的運作經驗可以總結為:提高電池轉換效率使其產品贏得較高市場溢價,獲取更多市場訂單;多渠道、多策略確保硅片供給;產品創新與業務模式創新進一步夯實市場地位。 

無錫尚德通過三種渠道確保其硅片供應:

1.與一些光伏簽訂生產合同,這些企業向無錫尚德供應硅片,并將生產出來的大部分或全部光伏電池與模塊組件回購。通過簽訂這樣的合同,無錫尚德不僅確保了硅片供應,還將由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到的硅片價格波動轉嫁給提供硅片的用戶。

2.通過預付費方式,與國內外主要硅片供應商簽訂固定價格、固定數量的長期供貨合同。例如在2006年7月,無錫尚德與世界十大硅材料供應商之一的美國MEMC公司簽訂了10年總額達60億美元的硅材料供貨合同,尚德則向MEMC公司提供資金資助,以保證其穩定的供應能力。2007年6月,與美國HoKu公司簽訂6.78億美元的十年多晶硅供貨合同。 

2008年8月,無錫尚德以9890萬美元收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英聯和偉俊投資所持有的順大控股股權,并成為第一大股東。順大控股2003年成立,專注于單晶硅棒和切片制造。目前順大正在揚州市建立一家多晶硅工廠,該建設項目已經進入后期,第一階段的產能將達1500噸。 

3.無錫尚德在中國大陸形成了各種策略聯盟以降低供應短缺風險。為制衡國外公司,無錫尚德投資了一個硅錠公司,并通過自己在產業內的影響力為三家中國硅錠生產企業尋找硅材料。作為回報,這些生產企業向無錫尚德長期穩定供應硅錠。目前,無錫尚德與國內外25家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關系,聯盟內企業或以無錫尚德為下游核心市場,以此來消除產業發展的各種不確定性。

江西賽維

多晶硅切片工藝來看,技術的努力方向主要是降低硅片厚度和減少切片過程中對多晶硅的浪費。

硅片的厚度已經從2002年的330微米降低到目前主流的220或200微米,每公斤多晶硅的切片數量也從33.8片增加到了51.3片。 

1)在切片厚度方面,江西賽維在2006年即已切割出200微米厚度的超薄晶片,其切割技術目前是全球領先水平。2)江西賽維通過兩種手段降低多晶硅浪費。其一,繼續改進切片工藝減少硅片厚度。其二,江西賽維獨特的“廢料回收技術”使其比競爭對手能夠更高效地利用原材料。 

 江西賽維通過三種渠道確保其多晶硅供應:1)江西賽維原料主要為廢棄晶圓、芯片等。在傳統硅片生產過程中,約有99%的多晶硅被浪費掉。江西賽維回收多樣化的廢棄硅料,利用其獨特技術與配方處理競爭對手無法處理的硅原料。為此,江西賽維有3000名員工負責分類、篩選料源,為其提供了穩定了硅原料供給。2)本地多晶硅供應商。3)從顧客獲得原材料。

全球合作/合資

無錫尚德

光伏建筑一體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BIPV),有助于降低光伏系統成本,是市場較為歡迎的一種產品技術與銷售模式。2006年8月,無錫尚德全資收購日本專業太陽能光伏企業MSK公司,切入BIPV業務領域。MSK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專業太陽能組件生產企業,擁有20多年的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實施經驗,擁有一支設計、制造了數千個高效光伏發電系統的多學科工程師隊伍,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光伏系統生產商之一。

通過MSK公司,無錫尚德在歐洲市場業務拓展更加通暢。2007年,無錫尚德子公司MSK的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系統,作為KingspanOff-Site公司零排放“燈塔”房屋設計的一部分,成功安裝到首座滿足英國政府可持續性住宅法規六級標準的頂級房屋。此項目使用了57塊尚德子公司MSK的JustRoof光伏組件,替代了傳統屋頂。

2008年5月,無錫尚德與法國Hanau EnergiesSAS簽署協議,將供應4.5MW大樓BIPV系統給法國Alsace一處農莊,這項工程將為BIPV歷來最大安裝工程之一。計劃于2008年10月完工的無錫尚德在光伏研發中心是中國最大依靠太陽能供電的光伏大廈。

江西賽維

2007年10月,江西賽維與Canadian Solar簽訂3年共計40億元人民幣硅片供貨合同;12月,與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德國Q-Cells簽訂10年期必付(TakeorPay)合約。江西賽維將向Q-Cells公司提供6千兆瓦多晶硅硅片及多晶硅錠,后者則預付10%貨款支持江西賽維擴充產能。

目前,全球前20大太陽能電池廠商中有14家為江西賽維客戶,其中包括日本夏普、德國Q-Cells、無錫尚德、BPSolar等行業領先企業。 


 

上一篇: 百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市場待撬動 統一接口標準助推廣 下一篇:  捷克參議院批準征收26%的太陽能稅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