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車一直不遺余力地發展電動汽車。
由于產量積壓,通用汽車第一款量產電動車雪佛蘭沃藍達日前宣布暫時停產。雖然這被業內視為一大挫折,卻并沒有動搖通用汽車發展電動車的決心。
近日,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正式啟動了電芯樣本及完整系統的研制與測試,并已成功研制出第一批電芯樣本。基于此,研發人員將能逐漸搭建出電池材料評估系統,掌握性價比更高的下一代汽車電池的相關知識,加速汽車電氣化。
作為汽車制造商,通用此次涉足單體電池研究意圖何在?
通用汽車中國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江凌博士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此舉將幫助通用汽車在電動車電池的采購決策中成為“明智買家”。
“明智買家”
在整個電池產業鏈中,通用汽車為何瞄準了單體電池的研究?杜江凌表示:目的有二。
首先,電芯是決定插電式電動汽車性能的關鍵技術,電池材料則決定著電池系統的成本、耐用性及可靠性。通過電池材料評估系統,通用汽車可對來自不同供應商的材料進行獨立測試和驗證,對廠家宣稱的數據進行獨立判斷和評價。
其次,在該領域的知識積累將有助于通用汽車和電芯及電池材料供應商的交流,提出更專業的技術要求,優化兩者之間的戰略合作。
也就是說,雖然自己不生產電池材料,但通用汽車卻是電池的買家。此項研究能讓通用汽車“知己知彼”,成為“明智買家”。
作為電動車的關鍵部件,電池系統價格不菲,但目前動力電池市場參差不齊,尤其是電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成為困擾消費者的首要因素。而電池的不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動車的普及。
杜江凌表示,電池材料評估系統將有助于通用公司選擇更小、更輕、成本更低、性價比更高的下一代電池,通過與電芯供應商的合作將創新技術應用于電芯設計和制造,最后將電芯融入電池系統,再延伸到通用的整條產品線,進而提升插電式電動汽車的可購性。
“總之,我們希望通過這項研究給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杜江凌說。
中國力量
據悉,沃藍達此次停產為期4周,從9月17日持續到10月15日,這已經是沃藍達本年度第二次停產。不過,一直不遺余力發展電動車的通用汽車仍對其前景持積極態度。
尤其在中國,作為全球汽車產銷規模之首的市場,中國已經明確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通用汽車日前表態:“通用汽車電動車電池材料獨立評估系統的建立,將支持這一戰略的實施。”
同時,通用汽車也將全球單體電池研發放在了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
目前,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擁有300多名工程師,其中2/3是本土人才,1/3是海歸,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輕。
每周都和年輕工程師們一起踢足球的杜江凌表示:“我挺喜歡和年輕人工作的,年輕人想法多、熱情高,他們會想出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缺乏經驗卻更有創新精神。”
這種創新和探索的精神也體現在了電芯測試中。據悉,在單體測試中,通用汽車的中國工程師們更注重內部測試,而非簡單的外部測試。例如,在測試得知電池的能量密度大大衰減之后,工程師們會拆開電池繼續研究其衰減的原因,從而真正理解電池的運行規律,而不僅僅停留在測試數據。
通過采用一流的先進設備和先進科技,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日前已經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批電芯樣本。杜江凌稱,這是電池材料評估系統搭建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跨越創新“死亡谷”
實際上,杜江凌是名副其實的“跨界”人才。此前,他曾在英特爾供職15年,在加入通用汽車之前擔任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總經理。
從IT到汽車,最終觸動杜江凌的是通用汽車大城市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中的電氣化、智能化,即汽車今后的發展將和計算機、電子緊緊相連。這讓杜江凌找到了IT和汽車完美的結合點車聯網。
“車聯網是我的最愛。”杜江凌毫不掩飾。
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通用汽車就提出了“車聯網”的概念。對此,很多人質疑:在手機應用發達的現在,車聯網有多大競爭力?而杜江凌則堅信,人駕駛車時眼睛不能離開方向盤,很多特定的信息手機無法取代。
通用汽車交通智能化的典型案例是其旗下的通信信息系統安吉星。銷售異常火暴的安吉星在北美用戶超過600萬,在國內也有近60萬。據杜江凌透露,安吉星雖然在安全方面表現優異,但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在娛樂方面同手機應用的結合。
由于發展太快,杜江凌表示:“這個領域我不怎么愿意申請專利,最好有東西就宣布出來讓大家一塊發展。”
與之相比,全球電動車產業卻正處低潮。除了通用沃藍達,其他品牌電動車的市場表現也相當糟糕。受此影響,一些創新型電動車電池制造企業甚至面臨倒閉的窘境。
在杜江凌看來,他當年供職英特爾,是趕上了第三次科技浪潮IT;如今轉戰汽車行業則正是第四次科技浪潮能源方興未艾。
“任何創新在尚未量產時都存在"死亡谷"。”杜江凌指出,電池技術在繼續推進時也必然要跨越這個“死亡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