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該往哪里送,一邊是城區現有的200個廢舊電池回收點不少還在“餓肚子”。為何廢舊電池回收出現如此兩難境地?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據西陵區、伍家區、開發區、猇亭區等地環保部門介紹,今年收到的廢舊電池數量較少。記者按照他們所報的數據進行了粗略的估算,從設置廢舊電池回收箱以來,回收的電池不到2萬節。一般來說,家庭電池主要應用于遙控器、電動玩具、時鐘等處,一個家庭一般一年最低使用電池5節,按照2011年5月30日宜昌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宜昌城區共有141萬人,以三口之家計算,城區一年電池消耗量在235萬節左右,回收的數量估計不到百分之一。
宜昌市環保局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宜昌市廢舊電池回收主要依靠市民的自覺性,由于經費等原因,在宜昌暫時還實行不了有償回收。對于回收點在市民中知曉程度不高這一情況,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此前設立廢舊電池回收點,主要是通過社區、居委會申請,考察后再發放回收箱,但隨著宜昌城市的擴大,很多地方還存在盲點。
對于市民為何很少有人主動將廢舊電池送交環保部門,該工作人員稱,這主要還是與市民的意識有關,一是生活習慣導致很多市民都是將廢舊電池當做普通垃圾一樣處理,二是市民對于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認識不夠,沒有形成主動回收廢舊電池的意識。下一步他們將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以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
另據介紹,由于目前宜昌還沒有專門的廢舊電池處理企業,環保部門收集的廢舊電池也要通過運輸到荊門才能處理。對于能否派人前往廢舊電池較多的地點上門服務時,該負責人表示,要是采用上門回收的話,一是人手不夠,二是成本增加,暫時也不能實現。
宜昌市社科聯工作人員表示,做好廢舊電池回收工作其實并不容易,其中既要有政府的積極引導,也要調動群眾積極參與;既要有軟件的配套,也要有硬件的保證;既要有例行的回收,也要有制度的約束。如此“多管齊下”,才能讓廢舊電池回收工作落到實處。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電池雖小,問題很大。保護環境,有賴大家。盡管宜昌沒有廢舊電池處置終端,但湖北省已經有了廢舊電池回收處置終端,這是很優越的條件。如果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市民受“定時炸彈”的威脅就小一些,身邊的環境受污染幾率也就小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