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產業政策有待明朗
來源:網絡來源 日期:2011-6-29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日前在能源會議上,國家發改委指出了未來中國能源發展方向,將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其中一個發展重心,擬定到2015年發電裝機規模達1000萬千瓦。這對光伏產業來說是一大機遇。
從太陽能電池產量到設備制造,我國的光伏發電已經擁有了大規模發展的產業基礎,但是光伏發電還缺乏長期的產業發展和市場發展目標。雖有國家政策的資金補貼,但對產業發展規劃仍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上網價格上的支持,仍處于空白期。
眾所周知,光伏產業進入應用都要通過并網進入電網,而上網電價則成了業內外最為關注的問題。目前對上網定價采取的是“一事一議”的方式,針對四個招標項目核定了上網電價,但其他在建項目還是采取招標定價的方式。這種相對狹隘的定價方式顯然難以推進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
有專家表示,太陽能發電與水電、風電和煤電的發展一樣,都需要價格支持。從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的經驗來看,采取政府核定的固定上網電價政策對于推動產業發展最為有效。光伏發電是需要通過15到20年發電來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產業,它的發展必須用價格手段和市場機制來培育,亟待出臺固定上網電價來帶動市場發展,為光伏產業規模化發展提供市場保障,單純依靠政府補貼對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并非有利。
雖然光伏產業發展在國家政策層面處于劣勢,但光伏技術則出現逆勢上揚的局面,尤其是并網儲能電池領域,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受到我國多省市電荒的影響,光伏產業發展已進入到高漲期。
上一篇: 德國7月光伏電價補貼不下調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