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今后5-10年,甚至不需要更長的時間,太陽能將成為經濟可行的能源。迄今,全球太陽能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0年底,全球太陽能發電累計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2010年新增1500萬千瓦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太陽能的經濟性有顯著提高。從國家能源局與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召開的太陽能發電規模化發展研討會上獲悉,目前光伏發電的成本比三年前降低了50%;而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價格,在不考慮土地成本的情況下已降到了每千瓦時1元以下,其中光伏發電的價格已經降到0.73元。梁志鵬表示,不考慮土地成本,當前我國太陽能發電的度電成本已經降至一元以下。國家能源局介紹,目前太陽能發電價格仍是燃煤發電的3至4倍,與風電相比也要高出50%左右。現在承擔大規模發展的成本,還不是很合算。
未來5年,中國光伏市場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太陽能發電的經濟性,加速技術進步,擴大產業規模;力爭太陽能發電成本降至每度0.8元以下,與目前的工商業用戶銷售電價水平相當。這將使得太陽能發電具備大規模發展的條件,為2015年后太陽能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國家能源局透露,“十二五”時期,中國太陽能發電將進入多元化較大規模應用階段。一是在西部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加快并網太陽能電站建設,重點包括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云南等地區,建成并網太陽能電站500萬千瓦。二是大力推廣城市屋頂太陽能分布式發電,重點在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建筑屋頂面積總量大的區域相對集中建設,鼓勵用戶自發自用。三是在國家組織實施的100個新能源示范城市和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中,積極推廣太陽能發電的應用,研究探索光伏發電和智能微電網系統的協調發展,為太陽能分布式發電建立技術和管理支撐體系。
梁志鵬表示,我國太陽能發電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能實現用戶平價上網;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價格能與傳統化石能源基本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