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帆板上海外衣讓“天宮一號”輕盈起飛
來源:東方網 日期:2011-10-18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對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陳南梁教授來說,最近的高興事就是“天宮一號”飛天。作為項目參與者之一,陳教授負責航天器太陽能電池帆板玻璃纖維網格織物的技術研發,這一成果不僅讓電池帆板在發射飛行的巨大震動中可以穩穩“抓牢”網格,還幫助電池帆板成功“瘦身”,讓“天宮一號”飛得更輕盈。記者昨天獲悉,除了給“天宮一號”穿上特制外衣外,在航天技術領域,東華大學的科研人員正在不斷攻堅克難,逐一突破。
細細數來,為國家一號戰略武器作出重要貢獻的“航天級高純粘膠基碳纖維”,為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作出重要貢獻的“艙外航天服外層防護材料、艙外航天服暖體假人系統、儀表特種玻璃、宇航員排泄物收集裝置”等全部出自東華。事實上,這條科研之路并不平坦。記者了解到,“碳纖維、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間位芳綸”被公認為世界三大高性能纖維,被廣泛運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但長期以來,少數發達國家對其實行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為了實現中國高性能纖維的從“無”到“有”和“產業化”,東華的師生持續攻堅克難。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材料學院碳纖維課題組負責人潘鼎教授告訴記者,“我們曾臨危受命,要研發出彈頭防熱層的關鍵材料,確保新型戰略武器的升空。當時時間緊張,而且項目從材料、工藝到制造等全是空白。為了踐行承諾,我們團隊不分晝夜,做了無數次實驗……”
“能為國家發展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就是我們做科研的動力和出發點”。看到師生們多年潛心鉆研的科研成果應用于國家重大航天項目,東華大學校長徐明稚心里除了高興,還有自豪:“協同創新,或許對很多基礎性大學很難,但涉及知識創新的提高,對我們工科類院校來說,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上一篇: 超級電容助推純電動汽車前行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