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國際金融危機,浙江超威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明明顯得泰然自若。他說:“國際金融危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憑借企業自身的實力積極應對。”在超威綠色能源科技創業園基礎建設項目辦公室,超威公司行政部部長陳中華告訴記者,該項目的建設不僅僅為社會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重要的是企業真正提升和轉變觀念,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客觀上推動了企業的轉型升級,使企業邁入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有效增強抗風險能力,為企業發展綠色電能儲能電池堅定了信心。
科技為企業發展樹立信心
浙江超威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鉛酸蓄電池和動力儲能蓄電池開發的科技型企業。超威公司堅持科學發展和科技創新,用科學的理論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洞察市場、著眼未來,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注重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以高新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產業。
自主研發是超威公司的立身之本,從企業創立之初一直堅持至今。周明明的父親周龍瑞經過30多年對鉛酸蓄電池生產工藝的摸索,對蓄電池性能和產品原材料配方進行配比,從一個生長在農村的“泥腿子”變成業內小有名氣的自學成才的“洋專家”。周明明的母親楊云飛在此過程中掌握了關于蓄電池生產工藝、產品性能、質量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并且深諳企業管理之道,不少人稱她是一個有氣魄、有膽識、懂生產的“厲害的女人”。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雖然在發展中也經歷了許多波折,但最終這顆“小樹”成長為能抵御大風大浪的“參天大樹”。周明明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去大企業、外資企業發展的機會,毅然回來子承父業。他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傳統,不僅對儲能電池這一綠色能源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對科技創新更是情有獨鐘。
最近6年是超威公司發展最快、最好、最穩的時期。超威公司已從6年前的銷售產值兩億多元發展到2009年銷售產值近30多億元,企業規模也從創立時的幾間平房發展到如今在全國擁有6家子公司的大中型企業,產品銷售和服務網絡遍及全國近30個省,共有80多家經銷點,已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專注于鉛酸蓄電池和儲能蓄電池開發、生產的專業能源企業。談到這些成績的取得,周龍瑞認為是年輕人敢想敢做,又有足夠的信心。周明明說:“企業之所以能這么快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真正讓我受益的是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說到底是科技創新與自主品牌的建立樹立了企業發展的自信心。”
1998年,周明明在接管超威公司不久就有了要進一步用高新技術去嫁接與改造企業產品的念頭。周明明除充分依靠企業自身的技術力量外,還和父親一道聯合相關院校與行業專家共同對納米技術難題進行攻關。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聯合攻關小組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經過3年左右時間和近百次的反復試驗,納米技術在鉛酸蓄電池中的應用最終成為現實,周明明成了第一個吃下這只“螃蟹”的人。
繼納米技術成功應用于鉛酸蓄電池后,超威公司又把目光瞄準鋰電池的開發與應用。2007年9月,超威公司又投資上千萬元成功研究開發出新型磷酸亞鐵鋰電池,該技術具有起點高、要求高、科技含量高的特點。從實際應用和數據上看,這一新產品不僅安全可靠、更環保、能量密度高,而且正負溫度在-10℃到50℃之間,可控范圍大;其循環壽命可達2000次以上,高于錳酸鋰電池循環壽命1倍以上;重量是鉛酸蓄電池的1/3,壽命比普通鉛酸蓄電池高出近5倍,且性能好。這些優點是普通鉛酸蓄電池和錳酸鋰電池無法比擬的。目前,這一產品已批量生產。
由于超威公司具有良好的產品研發力量,加之可靠的質量保障體系與良好的技術服務,超威蓄電池不僅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普遍認可,還受到了汽車廠商的廣泛關注。目前,已有奇瑞、東風、吉利、康迪等10多家汽車企業前來訂貨,有的還表達了與超威公司共同研發新型動力電池和新能源電池,特別是對電動汽車電池的技術應用和產品延伸開發的意愿。據介紹,超威公司生產的動力型鉛酸蓄電池的性能完全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一些性能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另外,超威公司在成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研發中心的基礎上,還與清華大學、國家蓄電池研究所、復旦大學等10多所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并聘請一些行業內知名專家、教授為技術顧問。目前,超威公司已先后自主研發出10多項新產品(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和火炬重點計劃項目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2項、浙江省火炬計劃項目1項),獲得30多項專利成果,其中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32項。產品也從原來的單一生產摩托車用蓄電池發展到生產電動助力車用蓄電池、鐵路機車車輛用鉛酸蓄電池、電動道路車輛用蓄電池等各種規格、各種系列的高新技術產品。超威公司先后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入選最具成長型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強、中國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十強、中國成長企業百強。
管理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
從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全球開始,世界經濟開始出現大衰退,美國一些大金融機構、大公司紛紛倒閉。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及時采取了一攬子激活經濟的計劃。
雖然中國經濟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仍然保持了增長的勢頭,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這期間,一些紡織企業、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制造加工企業因為勞動力成本增高、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而一些注重科技創新、注重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的企業卻出現了“風景這邊獨好”的發展勢頭,超威公司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2009年超威公司實現銷售產值近30億元,利稅達1億多元,投資6億多元新建超威綠色能源科技創業園,使其在逆勢中擴張。
超威公司為何能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勢揚帆?超威公司行政總監金志東告訴記者,除了借助科技的力量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要管出效益、管出質量、管出成果。”超威公司每年都要對每個職能科室制定出目標考核任務,各職能科室根據公司年初提出的目標,制定各部門相應的任務,每月進行檢查,年終由公司組織考評,以公司領導、中層干部、員工三級打分作為評選依據,同時這也是衡量部門負責人是否稱職的依據。2006年在車間試行目標考核,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近幾年,超威公司又將這一成功經驗在各部門和各車間全面推廣。人員減少了,產品質量明顯增強了,工人工資和工效明顯提高了,產品的原材料成本、企業的辦公費用大幅下降。在質量方面,各車間、班組在全面加強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對產品質量進行跟蹤倒掛,也就是以產品檢驗出廠的末端為關口,如有質量問題將采取由后向前每道生產工序倒逼的形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減少產品質量不過關的中間環節,最重要的是杜絕產品和材料在生產中的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超威公司產品出廠合格率達到98%以上。員工們深刻體會到,在企業上班,自己不是在為老板打工,而是自己對企業負有責任。超威公司的管理管出了質量、管出了效益,同樣也管出了成果。前兩年許多地方出現了蓄電池企業一哄而上的局面,導致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微薄,乃至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如同經歷了一場“強臺風”的洗禮。然而超威公司的產品生產、銷售業績不僅沒降反而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并連續5年保持了“零庫存”的良好紀錄。對此,超威的員工自豪地說:“管理不僅為企業管出了效益,也為企業又好又快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超威公司認為,今后的路還很長,企業除了要依靠科技創新“強健身體”增強抗風險能力,樹好品牌外,還要苦練內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積極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各種挑戰,同時承擔責任。
(編輯全球電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