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作利:將新能源打造成我省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來源:陜西日報 日期:2009-12-28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加快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是世界能源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陜西作為我國的能源大省,不僅要繼續在傳統能源開發利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而且要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把握先機,科學規劃,有序推進,率先突破,將新能源打造成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一、充分認識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我省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迫切要求。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新能源具有資源分布廣、利用潛力大、環境污染小、可永續利用等特點。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以氣候變化為代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我國和我省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能源環境問題也日益突顯出來。大力發展新能源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是推動我省經濟進一步轉向科學發展軌道的迫切需要。
一、充分認識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我省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迫切要求。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新能源具有資源分布廣、利用潛力大、環境污染小、可永續利用等特點。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以氣候變化為代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我國和我省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能源環境問題也日益突顯出來。大力發展新能源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是推動我省經濟進一步轉向科學發展軌道的迫切需要。
(二)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是優化能源結構,建設能源強省的戰略選擇。我省煤、油、氣等傳統能源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已取得明顯成效,能源化工產業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初步建成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供應大省。與傳統化石能源相比,我省新能源開發相對滯后,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對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和能源強省建設也有一定影響。進一步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實現與傳統能源產業協調并進,可以有效增加能源供應,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推動我省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強省轉變。
(三)加快新能源發展是培育新興產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現實需要。新興產業是新技術革命和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加快包括新能源在內的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構建新一輪經濟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去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在對世界經濟形成巨大沖擊的同時,也蘊育著技術革命的契機。我省在新能源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完全具備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要將新能源作為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緊緊抓住后危機時代的歷史機遇,著力加快推進,盡早做大做強,促進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進一步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
二、進一步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
科學規劃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新能源產業是新興產業,必須加強規劃,正確引導,有序推進,防止一哄而上,無序發展。為此,省政府今年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新能源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陜西省新能源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路、目標和重點。
根據我省資源條件和發展潛力,今后一個時期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國家新能源應用示范基地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開發和裝備制造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重點區域和大型能源企業為依托,加強規劃引導,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著力培育太陽能光伏、風電兩大產業鏈,加快開發陜北太陽能發電和風電、關中太陽能光伏和新能源裝備制造、陜南水電三大產業基地,努力將新能源打造成我省的戰略產業,促進能源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快速發展。
立足新能源資源條件和現有產業基礎,充分考慮國際國內各種有利因素和我省經濟發展需要,確定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12年,建成一批太陽能光伏并網電站和風電,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5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風電、核電裝備制造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初步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創新體系,自主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新能源產業發展對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顯。
圍繞上述思路和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太陽能發電和熱利用,堅持利用途徑多元化和上下游產業發展一體化,以國家實施金太陽工程為契機,實施100兆瓦太陽能并網光伏電站示范項目,加快城市屋頂發電系統建設和太陽能熱利用。風電,抓住國家建設“陸上風電三峽”的機遇,以陜北為重點,啟動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加快一批風電場項目實施。水電,按照大中小并舉的原則,以漢江梯級流域和黃河北干流開發為重點,在解決好移民安置和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生物質能,根據資源條件和技術進步情況,以關中糧食主產區為重點,積極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生物液體燃料和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等。核電,加強與廣東核電集團合作,積極推進核電站選址規劃等前期工作,力爭列入國家“十二五”核電發展規劃。農村替代能源,因地制宜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推動太陽能入村利用工作,開展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優化農村能源結構,改善農民生
產生活條件。
產生活條件。
二是加快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推動光伏發電與產業鏈互動發展,實施一批重大光伏產業項目,加快多晶硅、電池片、電池組件等規模化發展;加快太陽能光伏產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光伏研發、試驗中心,力爭在關鍵技術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風電裝備制造,采用技術引進、聯合設計、自主創新等方式,開發2兆瓦以上永磁直驅風電機組,提高風電整機裝備國產化制造水平,加強整機裝備企業重組,帶動零部件配套產業發展。核電裝備制造,適應國家大力發展核電的需要,支持省內相關企業繼續擴大核級壓力容器、應急發電機組、鋯材、PMC系統等優勢產品生產規模,通過引進消化吸收AP-1000第三代核電技術,全面提高我省核電裝備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到2012年,全省形成年產多晶硅4.3萬噸、電池片6200兆瓦、太陽能組件5700兆瓦的生產能力;風電設備整機制造能力達到300萬千瓦,風機零部件配套生產能力達到150萬千
瓦。
三、切實抓好新能源發展各項任務的落實
瓦。
三、切實抓好新能源發展各項任務的落實
為確保實現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目標,今后一個時期,將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新能源產業基地和優勢企業。在基礎條件和發展環境較好的區域,逐步建立若干個省級新能源產業基地,重點建設陜北太陽能發電和風電、關中太陽能光伏和新能源裝備制造、陜南水電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產業基地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推動中省大型能源企業加快在陜新能源產業發展,鼓勵、引導我省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積極參與產業協作,合力研發新產品,增強配套能力。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型新能源企業扶持力度,加強與新能源產業化重點項目的對接和配套,逐步形成產業內適度集中,企業間充分競爭,大企業主導,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二是加快新能源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推進能源技術的產業化步伐。依托骨干企業,加快軟硬件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新能源裝備研發平臺,穩步提高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生產規模及自主創新能力。
對光伏、風電、核電等領域尚不能實現國產化的核心技術裝備,抓緊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攻關,力爭其中有一批首次國產化在陜西實現,增強我省能源裝備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
三是加大對新能源發展的財稅扶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上已出臺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對納入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等重大專項支持的項目,由省市兩級政府給予資金配套支持。引導企業用好國家鼓勵進口設備的減免稅政策。完善新能源發展的投融資機制,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新能源產業,積極探索民間資金參與新能源項目開發的新途徑,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為主的投入機制。大力拓展利用外資的新形式,充分利用好國外優惠貸款或贈款。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促進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支持新能源重點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逐步增加直
接融資比重。
接融資比重。
四是抓好新能源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我省教育資源優勢,加強新能源科技人才培養。鼓勵科研機構、企業與高校聯合建立新能源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按照對口送學的原則,采用訂單培養、定向招生、委托培訓等方式,重點培養一批新能源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質產業工人。
積極引進優秀新能源產業科技人才,鼓勵國內外優秀人才來我省創辦新能源企業或從事技術研發創新。結合實施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和科技重大專項,鼓勵各類人才申請和承擔政府科研和產業化項目。
鼓勵省內企業公開向國內外招聘技術負責人。加大向關鍵崗位和
優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傾斜力度,完善技術參股、入股等產權激勵機制。
優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傾斜力度,完善技術參股、入股等產權激勵機制。
五是優化新能源發展環境。推進新能源地方立法,抓緊研究制訂我省新能源開發利用條例,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證。加快制訂產品測試標準和評價體系,對尚沒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新能源產品,盡快研究制訂企業標準。加強新能源發電并管理,根據我省新能源發展規劃,制訂新能源發電配套電網設施建設規劃,配套完善電網接入系統。加強和規范新能源發電項目管理,簡化規劃選址、土地、環評、電網接入等環節的審批程序,落實相關優惠政策。抓緊建立和完善新能源發展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對新能源重點項目建設的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按計劃順利推進。
新能源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生機無限。我省將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抓住機遇,發揮優勢,科學推進,勇于創新,努力將新能源產業培育成全省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將陜西建成全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先行示范區。
上一篇: 江森自控瓦爾塔品牌 蓄電池行業的一朵奇葩
下一篇: 比亞迪王傳福超IT人士:從第103到第1用一年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