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駐廣州總領事館與荷蘭外商投資局于2023年5月16-18日期間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國際電池產業合作峰會。
峰會現場,荷蘭駐廣州總領事館副總領事Antoni Mandemaker致歡迎辭,發表“雙碳時代,電池產業的低碳路徑”的主題講話;荷蘭外商投資局華南區域總監孫瑩代表荷蘭外商投資局和荷蘭創新網絡進行“用電池創新續航可持續未來”的演講;此外,荷蘭外商投資局與荷蘭創新中心共同舉辦“荷蘭電池創新與發展機遇”研討會。
荷蘭駐廣州總領事館副總領事Antoni Mandemaker在致辭中提到,中國國際電池產業合作峰會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電池工業展覽,這是一個加強中國與荷蘭電池行業之間伙伴關系的重要機會,同時也傳遞了對中荷可以攜手合作,共同探索更可持續未來的期盼。
Antoni Mandemaker還提到了中國在電池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目前在電動汽車生產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不僅如此,中國也是大型電池制造商的所在地,且超過50%的電池技術科研成果來自中國,這表明中國致力于推動電池技術的發展,凸顯了中國作為電池行業重要參與者的潛力。
在采用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方面,荷蘭是歐洲的領先國家之一。荷蘭致力于減少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認識到電池行業在全球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荷蘭以其在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方面的優勢而聞名,這些技術可以提高性能、安全性和環境可持續性。Antoni Mandemaker列舉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案例,包括專注于硅陽極開發的LeydenJar和E-Magy,專注于固態電池的LionVolt,專注于電動汽車的Ebusco。另外包括VDL和KIWA等大型的荷蘭公司已經在中國市場上活躍,這兩家公司分別專研于工業存儲電動車和測試與驗證領域。
荷蘭和中國有著共同的創新精神,雙方在電池領域的交流合作離不開全產業鏈的支持,相互協作已被反復證明是成功的關鍵因素,荷蘭的業務支持與投資促進部門也在全力協助全球企業在電池領域取得成功。在展會期間,荷蘭外商投資局華南區域總監孫瑩介紹了荷蘭電池公司與行業的發展前景,荷蘭創新中心亞洲部資深項目經理孫曉玲則以“為在歐洲的電動汽車業務提供完美的生態系統”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根據荷蘭外商投資局的資料顯示,電池材料研究項目在荷蘭是一個國家性的科學議題,并從國家層面上鼓勵電池產業的發展。目前在六大主題上引領電池行業發展,包括電池材料與電池設計、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安全性、經濟可行性、能源存儲和配電系統。此外,荷蘭電池產業的價值鏈條也有七個部分,包括原材料與活性材料、電池組、應用、應用科技、測試與檢驗、回收再利用和知識研究。其中,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公司、科研機構發揮著自己的技術專長。
荷蘭在歐洲電池鏈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與歐洲其他大型汽車市場不同,荷蘭市場是OEM中性的,這使得任何形式的商業活動都能在荷蘭得到發展。不過,當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前進時,解決電池行業面臨的一些挑戰是很重要的。其中一個挑戰是需要一個全面的電池回收基礎設施,以管理日益增長的報廢電池數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建立可持續的回收系統和做法方面存在著國際合作的潛力。此外,該行業必須專注于道德和負責任的供應鏈管理。原材料的采購必須是可持續的,對社會負責的。對行業來說,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共同努力是至關重要的,確保電池的生產和銷售與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
一直以來,荷蘭以其開放的經濟、密切的合作、完善的供應鏈網絡以及能源技術的聯合創新而聞名。這使得新興的電池技術可以更快地推向市場,通過利用荷蘭電池產業現有設施和知識產生商業價值。
在未來,更多的外國企業可以與荷蘭的研究機構、大學院校聯手,深入研究與發展上的合作,更好的利用荷蘭智慧和地理位置的雙重優勢來實現電池科技的發展和商業上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