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鏈編碼問題解析(二)
來源:全球電池網 日期:2014-5-14 點擊:
三、動力電池代替傳統發動機身份證號碼
目前,中國本土不允許整車出口,且所有新能源汽車開發都必須向相關部門提交后續回收計劃,這就涉及到與回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的問題。因此各大整車企業如果有意開發電動汽車,則必須未雨綢繆,提前為其報廢動力電池,甚至整車,在中國本土尋找一個有資質的下家,以協助其處理報廢動力電池甚至報廢整車的回收問題,產業脈絡基本可以囊括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整車企業、回收企業,以及物流企業。
基于此,依托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中國政府有意建設相關的物聯網項目,逐步完善電動汽車全產業鏈的上下游整合優化,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傾向是以動力電池代替傳統發動機的身份證作用,從而以此來控制和追溯動力電池最終的去向。此舉一是環保,可以使報廢動力電池的回收率達到100%,避免重蹈鉛酸電池的覆轍;二是從能源戰略的高度,有效保證報廢動力電池中的鎳鈷錳等戰略資源循環使用,以保證電動汽車產業的永續發展。
以動力電池代替傳統發動機的身份證作用的實施,主要通過政府發動并牽頭,以政策扶持為主,聯合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整車企業、物流企業以及回收企業的多方力量,建立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監控物聯網平臺。該平臺建設的樞紐在于動力電池的標識技術與管理,需要各方力量有機協作、各司其職,其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是源頭,整車企業是使用方,回收企業是解決末端處理的基地,物流企業是保證動力電池安全運輸的關鍵。動力電池在生產企業在動力電池生產之初就植入有效的、統一的標識編碼后,確保了投入使用的動力電池報廢后可逆向追溯,借助這一物聯網平臺可使多方受益,對社會、對企業都具有環保、經濟雙重的重大意義。
首先,依托這一平臺,動力電池報廢后可直接交給有資質處理的回收企業,從而避免多次交易所造成的回收成本,整車企業也可有效降低自己的后續處理成本,目前,制約新能源企業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即是汽車的價格,而末端處理的成本一般也會轉嫁給消費者。
其次,由于新能源動力電池體積大,能量密度高。使用過程若不對其進行監管,一旦流入非法回收領域,將對公共安全和環境產生巨大的危害。借助這一平臺,能夠有效監控動力電池使用狀態,落實相關責任企業,對行業發展、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將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國內動力電池回收研究現狀
國內電動汽車產業越來越如火如荼,各大整車企業相繼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概念車,國內沉浸在怎么把新能源汽車造好的氣氛中,而對于末端的回收處理則沒有明確的關注。對于動力電池回收的進行實際研究的企業在國內屈指可數。目前,廣東邦普作為鎳氫電池、鋰電池回收行業的龍頭企業,已經與多家整車企業(包括一些外資企業)就報廢動力電池回收問題達成了合作協議。同時,邦普除了具備電池回收資質外,還具有報廢汽車拆解資質,近年來在動電回收領域進行了詳細和前沿的規劃布局,動電回收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報廢動力電池具有體積龐大、殘余能量高等特點,且目前無法進行自動化拆解作業,前期須依靠人工拆解,處理更為復雜,因此其處理成本高于小型廢舊二次電池,處理費用由誰承擔也是一個問題。
據分析發現,回收企業與整車企業的合作模式,從根本上有賴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程度、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回收體系的建設情況,初步預測可以分三個階段:初期階段、發展階段以及成熟階段逐步實現行業的自律發展。
(1)初期階段
由于報廢動力電池回收量不夠,與回收企業的產能飽和相去甚遠,因而難以達到收支平衡點,因此在這一階段回收企業須收取整車企業的處理費。
(2)發展階段
投入使用的動力電池總量增長達到了回收企業的產能飽和,且有健全的回收體系和追溯渠道予以支撐,因此回收量可以滿足回收企業的處理量,加上此時回收企業通過前期探索初步建立起自動化拆解線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以初步實現盈利,因此這一階段回收企業可以不必向整車企業收取處理費用。
(3)成熟階段
這一階段電動汽車產業實現了自律發展,動力電池的總量遠遠大于回收企業的處理能力,此時市場實現轉向,回收企業須向整車企業購買報廢動力電池,藉此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真正成為既獨立于電動汽車產業,又有所依托的朝陽產業。據預測,2020年電動汽車將會被大眾普遍認可和接受,屆時全球的電動汽車將占到汽車總量的5%,呈巨量增長的報廢動力電池將對動電回收行業形成巨大的沖擊。
以上分析發現,實際的報廢動力電池回收量與回收企業產能飽和之間的關系,是決定合作模式處于哪個階段的關鍵因素。
五、結語
動力電池的概念早已不新鮮,傳統的鉛酸蓄電池就因管理不當導致回收體系基本不存在,因此最后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后果。為此,國家在積極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對其所帶來的報廢動力電池回收做了預警,純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代替傳統發電機的身份證作用是一大舉措,實施的關鍵就在于動力電池的身份證編碼技術,這須要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整車企業、回收企業通力協作,如此才能確保報廢的動力電池可以直接流入有資質的回收企業,從而保證純電動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推廣信息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