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一名開發者發帖稱,他朋友的一部三星GalaxySIISkyrocket手機在口袋里發生了爆炸。好友當時聽到了爆炸聲,腿部感到灼熱。隨后將已經爆炸的三星手機從口袋里拿出后,便聞到了燒焦的味道。他還表示,好友的口袋和那部三星GalaxySIISkyrocket手機當時都在冒煙。但這位用戶似乎并沒有受傷。
家美國手機軟件廠商CarrierIQ的軟件導致用戶隱私可能遭遇竊聽的消息引發移動互聯網地震。這款被外媒稱為“內核級間諜軟件”的預裝應用,占領了全球1.41億部終端,目前國內市場只有歐美版的水貨手機被查出有這款軟件,但普通用戶難以刪除。
發帖人稱,他的好友當時聽到了爆炸聲,腿部感到灼熱。隨后將已經爆炸的手機從口袋里拿出后,便聞到了燒焦的味道。他還表示,好友的口袋和那部三星GalaxySIISkyrocket手機當時都在冒煙。但這位用戶似乎并沒有受傷。
此前還有報道稱,當一名旅客在澳大利亞登機時,口袋里的蘋果iPhone4突然冒煙。
專業人士認為,手機爆炸或自燃的根本原因在電池,例如短路、使用不當或者假冒偽劣產品都容易發生這類事件。
近年來,手機自燃或者爆炸事件頻頻發生,也容易給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想要避免諸如三星手機爆炸門這樣的事件,還需在日常加強手機保養和維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軟件商國外遭遇集體訴訟
據國外媒體報道,該軟件可以記錄用戶每次按鍵、發送短信、瀏覽網頁及搜索內容等信息,并將其發送給運營商,并且普通用戶無法關閉。而CarrierIQ則否認了指控,宣稱該軟件為服務提供商及智能手機廠商就手機的性能問題收集相關數據,但該軟件并未“記錄、存儲或發送短信、電子郵件、照片、音頻或視頻內容”。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CarrierIQ已經在密蘇里州和伊利諾伊州遭遇集體訴訟,其中一起訴訟涉及HTC和三星電子。
目前包括AT&T、Sprint、T-Mobile等運營商以及HTC和三星等手機廠商已證實自己的手機中安裝有該軟件。但都稱他們使用該軟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無線網絡表現。
遭遇訴訟的手機廠商HTC和三星則表示他們是按運營商要求安裝該應用軟件的,HTC甚至直接指出這是運營商所為。但黑莓手機生產商RIM以及諾基亞公司則公開表示,自己生產的手機不會主動安裝CarrierIQ軟件。
蘋果已經宣布放棄支持
RIM以及諾基亞發表聲明稱,沒有在旗下智能手機中安裝CarrierIQ監控軟件,也沒有允許運營商合作伙伴安裝。
隨后,蘋果也發表聲明,表示曾使用CarrierIQ網絡診斷軟件,最近已經停止支持,并會在未來軟件升級時完全刪除改程序。
蘋果聲明全文為:“在iOS5系統中,我們已經在大多數設備中停止支持CarrierIQ,并會在未來的軟件升級時完全刪除。在診斷數據發回蘋果時,必須經用戶選擇,如果沒有選擇,數據會以匿名方式發送并加密,當中不包括任何個人信息。我們沒有紀錄擊鍵次數、信息、或者其它個人信息,我們也不會這樣做。”
國內百萬水貨手機受影響
如果你覺得大洋彼岸的嚴重隱私泄密事件與你無關,那就錯了——以國內每年數千萬部水貨手機(安卓+IOS,含水貨IPad)的消費量,國內身陷“CIQ隱私門”的用戶可能達到百萬量級,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至今仍不知情。
金山信息安全專家李鐵軍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與此前手機用戶是在下載軟件之后“被”安裝監控軟件不同,這款軟件是主動安裝在用戶手機的“room”里面,普通用戶無法輕易把軟件刪除。目前國內市場只有歐美版的水貨手機被查出有這款軟件,而國內的行貨手機暫未接到相關投訴。
這幾天,國內Android社區機鋒論壇上最熱門的話題就是,“你的手機是否檢測出了CIQ(CarrierIQ的簡稱)”?另外,論壇里諸如《緊急消息,部分GS2(GalaxySII)也被植入CarrierIQ軟件》、《微軟確認WindowsPhone未預裝CIQ》等相關消息也發布甚眾,甚至有網友迅速開發出了CIQ專殺程序。
如何查詢自己手機中是否有該軟件?如果您是Andriod系統手機,點擊系統設置→應用程序→應用程序管理,查看列表里面是否有該軟件,其軟件名為:com.Carrieriq.iqagent。
如果是蘋果iPhone手機,在iOS設備中依次點擊設置→通用→關于→診斷與用量,選擇“不發送”。
普通刪除困難可通刷機或專殺
雖然國際上多家廠商迅速發出聲明,撇開了與CIQ的關系,但各跨國品牌的中國公司,均未對CIQ泄密事件作出任何解釋和通知——道理很簡單,國內受影響的用戶均使用水貨,不在他們的服務范圍之內,用戶必須獨自面對CIQ,進行查殺和刪除。
據了解,CarrierIQ與手機系統高度整合,后臺常駐名為“IQAgentService”,依靠System目錄下兩個動態庫實現監控功能,正常下無法關閉,普通用戶刪除會比較困難。
“如果刷過MIUI等第三方ROM,而不是用出廠預裝的系統,這次一般沒事”,論壇一位發燒友介紹,CIQ是由終端商預裝到ROM中,所以一經刷機便會失效。另外,本次“CIQ隱私門”中,歐版和美版水貨機是重災區,其中運營商定制機需要特別注意,“中標的概率很高”。
除了刷機之外,另一個途徑是利用安全廠商的專殺工具: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360與金山都推出了CIQ專殺工具,水貨手機用戶不妨嘗試。
國內手機軟件隱私保護堪憂
實際上,國內手機用戶即使逃過CIQ之劫,也很難在手機隱私方面全身而退——幾乎每人都身陷鋪天蓋地的培訓、地產廣告短信之中,這其間多源于隱私泄露。
“除了垃圾短信外,用戶手機隱私可能被不法團伙利用于金融詐騙和位置監控等”,360安全專家石曉虹介紹,這些并非沒有先例,比如此前被廣泛用于竊聽的間諜軟件“x臥底”。很多軟件都會收集一些用戶使用信息以改進自身服務,比如某個功能被使用的頻度、某個頁面的停留時間等。間諜軟件和他們的區別就是,收集對象變成了用戶的隱私內容。“這就好像:軟件可以統計短信轉發功能被使用的次數,而不應該記錄用戶轉發短信的內容”。
而金山工程師李鐵軍提供的一組數據更令人憂心:目前國內安卓市場下載的應用,100%會聯網(用于升級或下載廣告);70%會掃描獲得手機串號或識別碼(目的不詳,但串號與手機具有對應性);50%的軟件試圖拿到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