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教授透露了國家十二五期間各部委對汽車產業發展的一些相關政策。
科技部和財政部:2009年1月,科技部和財政部共同啟動了“十城千輛”電動汽車示范應用工程,十二五期間,規劃2012年將示范城市由13擴展到20個,推廣20萬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
“十城千輛”工程總體進展表
甚至有消息說,到2012年示范城市要擴展到25個,由此可見國家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2億資金直接支持“十城千輛”項目。
工信部:到2015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占汽車總產銷量的20%左右,全部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比2008年降低20%左右,CO2排放量不高于160g/100km。
發改委:電動汽車產銷形成規模,形成50萬輛各類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總銷量的5%左右。
科技部高新司:建成覆蓋全國60%用戶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成全國30個大中城市200-300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建成全國50個大中城市智能電網示范園區,建設5-10個國際先進中國智能電網示范城市,形成核心技術產業規模2千億元,拉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下游產業3.2億元。
余卓平教授發言: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現狀及展望
余教授表示,我國汽車保有量的急速上升,使得對車用汽柴油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我國進口石油的總量已經超過了中國石油使用量的50%。”這也成為了中國城市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節能減排已迫在眉睫,這也是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推動力。
電動汽車使用電力為主要動力,但是火力發電也會造成相當量的碳排放,這樣是不是更不環保呢?對于這個問題,余教授認為:“現在很多人對這個問題存在誤區,我們包括德國的專家都做過具體的試驗數據的總結,內燃機的燃燒其實是很不充分的,效率比較低,對能源的浪費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即使是使用傳統的火力發電所消耗的傳統能源,全部用來給電動汽車充電的話,其實整體的消耗比使用內燃機少。更何況我們現在采用智能電網系統,減少了電網線路上的損耗,還有我們的很多可再生清潔能源發電站的建設,長此以往,電動汽車肯定是比傳統內燃機汽車要更加節能環保的。”
現階段我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實現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到2008年實現大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各種新能源車型的示范,第二步是到2010年實現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型轎車、小型電動汽車的示范,第三步是到2015年實現多能源混合動力轎車、可充電式電動轎車以及氫燃料電池轎車的普及。隨著比亞迪e6、眾泰2008EV、長安杰勛等各個汽車生產廠商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型的紛紛亮相,第二步已基本實現。余教授還透露,我國將會在上海崇明島建成一個零排放電動汽車現代化生態島區。這樣的生態區的建立,有助于營造市場,為創造新型的商業化模式打好基礎。
余卓平個人簡歷
余卓平現任上海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燃料電池汽車及動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節能與環保汽車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與此同時,他還兼任諸多政府以及學術團體的領導職位,例如,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余卓平教授1985年開始在同濟大學執教,曾赴德國不倫瑞克汽車研究所、大眾汽車公司研發部、達姆斯達特大學汽車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負責并完成國家863計劃電動車重大專項項目“燃料電池轎車”和“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上海市重點項目“燃料電池轎車核心技術”,“混合動力汽車核心技術”,“汽車半主動懸架研究”等多項重大項目。余教授畢業于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得機械專業學士學位以及工程機械專業碩士學位,在1996年獲得清華大學汽車設計與制造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在國內外各種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3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