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的經濟板塊中,長春高新區一直屬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的制高點。中國的第一塊合成橡膠,第一批分離稀土元素,第一條“導電聚苯胺”生產線,第一個實現產業化的“特種工程塑料――聚醚醚酮”,都出自這里。
在長吉圖《規劃綱要》實施的起步之年,長春高新區以全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一輪發展戰略規劃,努力打造新興產業高地,使之成為長吉圖核心增長極。
長春市市長助理、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孫亞明認為,產業結構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標。對高新區來說,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自身宗旨所在,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必須堅持優先發展。
據悉,今年全區確定開工建設的169個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49個。其中,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吉林恒隆科技公司年產6000套的光纖激光器項目及吉林諾森機電公司橋式電機項目,年內主體完工;IPV4/IPV6雙棧式IDC數據中心機房年內建成,部分投入使用,兩年內建成東北地區IPV6中心結點,成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科技基礎設施;新產業光電、鴻達光電子產業園等項目年內完成主體工程。
拉長產業鏈
按照“產業鏈最長、供應鏈最短、價值鏈最優”的原則,長春高新區著力引進和建設龍頭項目及上下游企業,促進產業鏈延伸,打造發展根基牢固、品牌優勢突出、集群效應明顯的新興產業基地。現在區內電動車、半導體照明和光電顯示及動漫三個產業鏈已初步成型。電動車產業正圍繞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和整車生產,努力突破核心技術,積極破解充電設施瓶頸。目前,吉林貝爾動力電池股份公司已落戶高新區,吉林省鋰電池材料創新中心、吉林省鋰電池工程中心及貝爾電池研究院已成立;吉林省高新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純電動公交汽車首批20輛全部下線;與長春供電公司合作,省內第一家電動車充電站啟動建設,上半年全部投入使用。
半導體照明和光電顯示產業鏈正在形成。區內的希達公司已掌握了LED核心技術和關鍵生產工藝,形成了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鏈,今年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其在區內的項目相繼開工;美國科銳LED照明項目正式落位區內,預計8月投產;吉林環宇公司收購了荷蘭OTB公司75%股權和世界一流的飛利浦研發中心,擁有了P-OLED部分核心技術及高端精密設備制造能力,計劃引進兩條生產線,年底前進行批量生產,同時與加拿大IGNIS公司和德國MERCK公司已簽訂協議,共同開展配套技術及產品開發與合作。
動漫產業鏈年內將形成一定規模,并且力爭3~5年內打造成國家級、享有國際盛譽的動漫產業基地。吉林動漫游戲原創產業園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的產業大廈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引進日本獨資企業大西設計、差旅天下、吉林炫維等15戶國內外知名動漫游戲企業入住,入住率達到70%。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爭取到國家和省扶持資金4000萬元,已全部到位,今年完成一期工程。尚德森銘動漫服務園占地7萬平方米,分三期建設動漫原創中心、國際教育培訓中心、動漫作品外包基地、動漫衍生品研發和生產外包基地、動漫劇場及影視基地,年內主體完工。吉林省建筑裝飾集團東北亞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依托原裝飾學院的硬件資源,占地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3~5年內實現產值30~50億元,培育上市公司兩家以上,建成立足吉林省、輻射東北亞、跨境合作的世界級科技文化創意園區。
鼓勵自主創新
打造新興產業高地,必須以科技創新作為支撐,高新區從提升高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出發,從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入手,促進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努力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整合創新資源,集聚發展要素,與駐長的“一院四所四校”,即中科院長春分院、光機所、應化所、地理所、生物制品所、吉大、東北師大、長春理工、長春工大結成創新戰略聯盟,聯合打造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共同建設光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等5大專業技術平臺,以及行政辦公、企業孵化和國際合作等7大公共服務平臺,形成了產學研密切合作、科技與經濟密切結合的新機制。
同時,長春高新區還制定了鼓勵創新的系列扶持政策,管委會每年拿出近億元資金,用于鼓勵自主創新、扶持創新平臺及科技企業發展。目前,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已列入長吉圖實施方案及長春市申報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方案。現在正依托專業技術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打造6大孵化基地,即長春市科技企業孵化和加速器、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和加速器兩個綜合孵化基地,光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生態農業4個專業孵化基地,加快轉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一種高地效應,發揮“引擎”功能,領跑于長吉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