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每塊手機電池可污染6萬升水,相當于3個標準游泳池水量。駭人數據背后,是目前全國在手機電池無害化處理措施方面空白的尷尬。專家稱,出臺處理廢舊手機電池措施已刻不容緩。
【調查】市民舊手機等待處理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越來越快,不少市民家中都有報廢的舊手機。
記者12日、13日對省城30位不同階層的市民進行調查,其中22位受訪者表示,家里就有舊手機等待處理。對準備怎樣處理這些手機?逾半數人表示,找機會賣掉。11人表示舊手機已破爛不堪準備扔掉。
【專家】1塊電池污染3泳池水
手機電池的污染性有多大?一位長期研究電子產品對環境污染影響的專家介紹,一塊廢舊手機電池的污染量,相當于100塊普通干電池。一部傳統的廢舊手機里,含有對環境可能有害的物質至少有20種。研究人員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一塊舊手機電池,能污染6萬升水。“6萬升水足夠裝滿3個標準游泳池。 ”
目前市場上的手機電池,主要分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3種。 “其中鎳鎘電池由于含有重金屬鎘,對人體危害很大。人長期受污染,可出現肺氣腫、骨質改變、貧血等癥狀。甚至可能引起癱瘓。 ”
【數據】每年可污染5個巢湖
上述專家算了這樣一筆賬:設手機的平均使用壽命為5年(不計其曾被轉賣幾次。事實上,很多手機并不能用5年。香港一家權威環保組織統計出的手機平均使用壽命為600天。 ),每部手機僅有一塊電池。合肥市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以上(據合肥市2009年經濟社會統計報告),按300萬計算。平均每兩人擁有1部手機(據信息產業部統計信息,2009年我國手機用戶7.4億,人均手機持有率超過50%。 ),即市區常住人口中,手機用戶150萬人。這150萬人每5年會各產生1塊廢手機電池,共為150萬塊。平均每年30萬塊。
按每塊電池污染6萬升水計算,30萬塊電池能污染180億升水。“這是什么概念?常規時期巢湖的蓄水量約為36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僅合肥市區常住人口每年產生的廢棄手機電池能污染5個巢湖。 ”
專家稱,“這還是保守估計。事實上合肥市區常住人口手機持有率遠不止50%,F實中很多手機也不止配1塊電池。 ”
【困境】綠色回收難以為繼
前段時間,兩大知名手機生產廠家曾先后開展過“綠色回收”活動。市民將廢棄不用的手機、充電器、電池等物,送到這些廠商代理點的綠色回收箱里,會得到一個象征榮譽的小徽章。
“一開始還有些人把東西往這邊送,后來越來越少。最后干脆無人問津了。 ”談到綠色回收活動難以為繼,某手機廠商負責人直搖頭。 “他們的心態可以理解。扔個手機還得不辭勞苦趕過來,很多人不愿意。畢竟這些電池的危害性,是業界考慮的問題。普通老百姓感觸并不深。 ”
更讓人揪心的是,政府方面對舊手機電池的回收,監管上仍幾乎是一片空白。在全國范圍內很難找到一套完善的,由政府部門牽頭或介入組織的成形體系。目前,合肥市甚至找不到一家能做手機電池無害化處理的權威機構。
【政府】無害化拆解已立項
目前,合肥市環保企業領域的操作范圍,多集中在污水處理、空氣治理、除塵等方面。固廢處理方面也多局限于常規生活垃圾的處理。對于廢棄手機電池的無害化拆解,幾無涉獵者。一個難得的好消息是,在合肥市國資委、環保局等多部門努力下,位于長豐縣吳山鎮的固廢處置中心,已將手機電池無害化拆解立項,“最快明年就可上馬操作。”據固廢處置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項目上馬后,會給合肥市廢棄手機電池無害化處理及環境保護,帶來福音。
【專家】合肥可學外地經驗
“哈爾濱市目前出臺了《哈爾濱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污染環境防治辦法》,規定從明年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丟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必須交由有資格的處理企業進行處理,其他單位或回收經營者違反此項規定,最高可罰款2萬元。 ”專家介紹,合肥也應該及早建立此類監管體系,從法律規范等方面,約束人們的行為,杜絕環境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