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余枚廢舊電池找不到“歸宿”
據寧夏香漁王子國際酒店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酒店開業至今,5年時間共收集遙控器里取出的12000多枚廢舊電池,裝在3個大紙盒里放在庫房,但一直沒有相關部門能處理這些廢舊電池。
采訪中,自治區環保局固廢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我區尚無專門設施集中處理這些電池,目前無法回收,建議該酒店自行妥善放置。“不能泡水,防止電池發生腐蝕,嚴禁和易燃易爆物放在一起。”
正在工程驗收階段的寧夏首個危廢處置中心委婉表示沒法收處,并稱目前該中心在廢舊電池處置方面暫時沒有相關業務。
銀川榮潔生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有限公司則說,公司未處理過類似事情,但如此數量集中的電池需要特殊處理,費用在1000元左右,即使有償服務,他們還擔心會污染了生活垃圾處置系統。
不管是環保部門還是相關企業,都提到一點:目前市場上的5號、7號電池已達到低汞、無汞化標準,可自然降解,國家不鼓勵集中回收。
這似乎與民眾對環保的積極性有些出入。
7年前就不回收干電池了
5號、7號電池不用回收了?
答案是肯定的。
自治區環保局固廢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說:“近兩年生產的5號、7號電池都是環保電池,可以直接送到垃圾中轉站,集中回收反而不好。”
有人質疑,“不是有資料表明,一節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相當于一個人一生飲水量無法飲用,怎么就不用回收了?”
2003年10月9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發改委、建設部、科技部、商務部等部委,聯合制定出臺了 《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政策明確規定:“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電池。”常用的5號、7號電池已達到低汞、無汞化的生產標準,分散處置不會對環境構成污染,但集中起來處理更麻煩,處理技術不成熟。
“一節5號電池會污染60升水。”這種錯誤信息早在7年前就改了!
有多少熱心市民被“蒙在鼓里”
早在2003年,國家對5號、7號電池不提倡回收,然而,市民對此知道嗎?
兩天里,記者就此事在街頭進行隨機采訪。家住銀川市興慶區信義社區的何阿姨說:“國家不是提倡集中收集電池嗎?我不僅把家里的電池放一個專門的盒子里,把兒子家、女兒家的電池也收集回來,在大街上看到還撿回家,難道我還幫倒忙了?”
而在被訪的17位市民中,沒有一個人知道5號、7號電池不用集中回收。相反,以往的環保教育養成了市民自覺集中廢舊電池的好習慣。環保部門也表示,他們經常接到市民想“上交”電池的咨詢電話,雖然會做相關解釋,但知道政策改變的市民畢竟是少數。廢舊電池到底該怎么扔?
家里用完的廢舊電池是不是都可以扔?該怎么扔?
《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指的是公眾常用的5號、7號廢舊一次電池不必再回收,但手機電池和紐扣式電池污染仍較重,必須由廠家集中回收,市民不得隨手扔掉。
自治區環保局固廢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國家不鼓勵收集低汞無汞的 “廢一次”電池,5號、7號電池跟隨生活垃圾一起直接扔進垃圾箱就可以,但有一點要注意,個別商家受利益驅使,電池生產標準并不合格,市民在購買電池時盡量選擇標有“無汞環保”字樣的電池。對于手機電池和紐扣式電池,按道理,遵循“從哪兒買的送哪兒去”的原則,由商家集中回收送到生產廠家。事實上,由于“無利可圖”,很少有商家愿意攬下這份活。另外,國家對商家回收廢舊電池方面沒有法律規定,廢舊電池回收處置方面的法規需要進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