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百科:電瓶的修復方式
來源:全球電池網 日期:2009-11-6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目前,具體到電動自行車電瓶上來講,公認可以修復的是缺水和硫化。硫化的修復有兩大類:脈沖儀器和活性劑(添加劑)。目前來講兩類產品都有對硫化很好的結果(劣質產品除外)。脈沖儀器的缺點是修復時間長,過程較復雜;活性劑(添加劑)的缺點是加入后很難迅速擴散到整個電瓶當中,從而無法發揮其功效。兩者結合效果會更好一些。
但對于“用時間長了”的電瓶,其失效原因各種各樣。尤其是電動車電瓶,這是目前正極板軟化問題最嚴重的電瓶。電摩電瓶,正極板出問題的情況最多。硫化和失水的情況都不多。電動自行車電瓶,也有部分存在正極板問題。事實上,所有的鉛酸電瓶,只要使用過一段時間,其正極板的活性物質的結構和化學組成就已經改變了。也就是說,所有“用時間長了”的電瓶,其正極板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目前對此沒有有效手段來對付它。我們在修復過程中,經常發現有些電瓶不管怎么做都沒有效果,這些電瓶一般就是正極板的問題(軟化、活物質脫落、柵筋腐蝕等等)所有的電瓶都不能完全修復成新電瓶。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把電瓶的某些性能恢復到與新電瓶接近的水平,僅此而已。
電瓶的各種失效模式中,只能說某一種原因占主要地位。我們可以認為一只舊的電瓶,其各種原因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說一只電瓶硫化的時候,并不是說它只有硫化,而是說,影響電瓶性能的主要問題是硫化。其它如失水、正極板柵腐蝕、正極活性物質組份的變化、正極活性物質結構的變化等等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也就是通常我們不能通過消除硫化使電瓶完全恢復的原因。
將電瓶充滿電后進行放電,放電曲線與正常曲線進行比較,正常曲線是指同配方同結構同工藝的新電瓶用同樣的方法放電所得到的放電曲線。
1、如果放電平臺明顯降低,而之后的曲線與正常曲線基本平行,則認為是硫酸鹽化。
注意符合下述情況就是硫化,以12V電瓶為例,開始電壓高于15V(硫化嚴重的偏離值大),并且隨充電時間的增加,電壓降低,向15V靠攏;如果改為恒壓充電,則電流有增加趨勢。
電瓶在使用過程中,各個進程都在進行當中。比如說硫化,在使用中,只要有充不足電的情況,或放電后充電不及時的情況出現,就會有硫化的過程。而如果經常出現就會出現嚴重的硫化。如果從化學的溶解—沉積理論來講,由于充電時,正負極板的硫酸鉛通常不可能100%地轉化成活性物質,則在正常的使用維護條件下,也會出現硫化。軟化,有不同的理論解釋,但從顯微鏡圖片中,可以觀察到在使用過程中,電瓶的正極板的活性物質的結構是在變化的。微孔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大,最后形成珊瑚狀結構。這個進程是肯定要發生的。它只與循環過程和放電深度有關。
硫化,失水、軟化是相互影響的。我們說:一臺采用36V10AH的電動車,新的時候可以跑35公里。在電瓶的使用過程中,失水可能是最先發生的。然后,失水導致電解液密度提高,硫化加快。硫化的加快會在充電時加劇失水。這兩個因素都會導致容量的下降,同時,正極板的情況也在變糟:負極的硫化過程中,會導致充電后電瓶在兩極都存在硫酸鉛(這不是說正極發生硫化,這是因為充電電壓一定的情況下,負極上的過電位太大而導致正極上電位不足,從而使部分硫酸鉛不能被氧化)。而以上因素會使正極的實際容量也下降。當正負極容量都下降之后,新電瓶60%的放電深度,對于舊電瓶來講就變得不一樣了。假如用戶每天騎行 20KM,則在容量下降到只能跑20公里的時候,電瓶每天需要100%放電,放電深度變大,軟化速度一定會增加。
硫化、失水、軟化是一定會同時存在的。在電瓶壽命的未期,我們說某塊電瓶是硫化,那是說它容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硫化導致的。而不是它只有硫化。有意思的是,電瓶的容量,三個主要因素分別是正極板容量、負極板容量、電解液量和密度。而軟化、硫化、失水正好是這三方面的主要變化。電瓶的容量,受限于正、負極板容量和電解液最大電化當量這三者中最低的一個。我們說電瓶硫化了,是說,其負極板容量不足了。可能情況是,負極板最大的容量是3AH,而失水的電瓶的電解液總量也不過只能產生7AH電量,同時,正極板容量是5AH。那么,消除硫化后,此電瓶也不過只能放出5AH電量。這就是大部分電瓶不能恢復到新電瓶水平的原因。
以上只是簡單分析。事實要比這個復雜得多。
斷格:較大電流放電時,電壓非常低,且電流達不到.
短路:電瓶在充電放置一段時間后,其端電壓大約在11V、8.5V……等情況時,而放電電壓下降非常慢,在某一個電壓平臺上延續較長時間。
斷格的電瓶,在測其端電壓時,有時是正常值。但越大電流放電,其電壓越低,且通常達不到要求的電流數。
短路的電瓶,其基于短路的不同,現象不同,比如說一個電瓶其某單格由于嚴重的枝晶短路,而存不住電,則在剛充完電時,電壓正常,而放置一段時間后,電壓就會逐漸向11V靠攏。測電壓則可能得到11-13V的任何數值。但放電時,其電壓往往會較快的下降到10.5V,然后其放電曲線基本等同于正常電瓶,只是電壓低兩V。
而如果是硬短路,則其開路電壓一般在10.7V左右.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某個格子其容量非常低.不管是什么原因,這種情況在充電后是很難判斷的。但這種電瓶在放電將結束時可以較容易發現。放電將結束時(仍在工作),其電瓶的端電壓可能會低于10.8V,甚至僅有8.5V。這是過放導致了反極。而如果在電動車上,如果停車測量,通常不會低于10V,但空轉(即電瓶放電時)則可以測出。
2、如果放電平臺沒有明顯下降(還有可能上升),但放電末期拐點明顯上升,則失水的可能性大。
3、如果放電平臺上升(或無明顯下降),但放電末期拐點大幅度上升,甚至可以達到12V(以12V電瓶為例),則極板軟化的可能性增大。
但電瓶往往是多種失效形式并存的,在實際判斷的時候,要“望聞問切”綜合診斷,來配合曲線實驗。
1、如果長時間不用,或總是虧電保存,或深放電,則硫酸鹽化可能性大。
2、如果總是大電流放電+深放電,則極板軟化的可能性增大。
3、如果在充電時電瓶發熱,但還沒有變形,則電瓶的失水可能性增大。
但對于“用時間長了”的電瓶,其失效原因各種各樣。尤其是電動車電瓶,這是目前正極板軟化問題最嚴重的電瓶。電摩電瓶,正極板出問題的情況最多。硫化和失水的情況都不多。電動自行車電瓶,也有部分存在正極板問題。事實上,所有的鉛酸電瓶,只要使用過一段時間,其正極板的活性物質的結構和化學組成就已經改變了。也就是說,所有“用時間長了”的電瓶,其正極板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目前對此沒有有效手段來對付它。我們在修復過程中,經常發現有些電瓶不管怎么做都沒有效果,這些電瓶一般就是正極板的問題(軟化、活物質脫落、柵筋腐蝕等等)所有的電瓶都不能完全修復成新電瓶。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把電瓶的某些性能恢復到與新電瓶接近的水平,僅此而已。
電瓶的各種失效模式中,只能說某一種原因占主要地位。我們可以認為一只舊的電瓶,其各種原因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說一只電瓶硫化的時候,并不是說它只有硫化,而是說,影響電瓶性能的主要問題是硫化。其它如失水、正極板柵腐蝕、正極活性物質組份的變化、正極活性物質結構的變化等等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也就是通常我們不能通過消除硫化使電瓶完全恢復的原因。
將電瓶充滿電后進行放電,放電曲線與正常曲線進行比較,正常曲線是指同配方同結構同工藝的新電瓶用同樣的方法放電所得到的放電曲線。
1、如果放電平臺明顯降低,而之后的曲線與正常曲線基本平行,則認為是硫酸鹽化。
注意符合下述情況就是硫化,以12V電瓶為例,開始電壓高于15V(硫化嚴重的偏離值大),并且隨充電時間的增加,電壓降低,向15V靠攏;如果改為恒壓充電,則電流有增加趨勢。
電瓶在使用過程中,各個進程都在進行當中。比如說硫化,在使用中,只要有充不足電的情況,或放電后充電不及時的情況出現,就會有硫化的過程。而如果經常出現就會出現嚴重的硫化。如果從化學的溶解—沉積理論來講,由于充電時,正負極板的硫酸鉛通常不可能100%地轉化成活性物質,則在正常的使用維護條件下,也會出現硫化。軟化,有不同的理論解釋,但從顯微鏡圖片中,可以觀察到在使用過程中,電瓶的正極板的活性物質的結構是在變化的。微孔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大,最后形成珊瑚狀結構。這個進程是肯定要發生的。它只與循環過程和放電深度有關。
硫化,失水、軟化是相互影響的。我們說:一臺采用36V10AH的電動車,新的時候可以跑35公里。在電瓶的使用過程中,失水可能是最先發生的。然后,失水導致電解液密度提高,硫化加快。硫化的加快會在充電時加劇失水。這兩個因素都會導致容量的下降,同時,正極板的情況也在變糟:負極的硫化過程中,會導致充電后電瓶在兩極都存在硫酸鉛(這不是說正極發生硫化,這是因為充電電壓一定的情況下,負極上的過電位太大而導致正極上電位不足,從而使部分硫酸鉛不能被氧化)。而以上因素會使正極的實際容量也下降。當正負極容量都下降之后,新電瓶60%的放電深度,對于舊電瓶來講就變得不一樣了。假如用戶每天騎行 20KM,則在容量下降到只能跑20公里的時候,電瓶每天需要100%放電,放電深度變大,軟化速度一定會增加。
硫化、失水、軟化是一定會同時存在的。在電瓶壽命的未期,我們說某塊電瓶是硫化,那是說它容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硫化導致的。而不是它只有硫化。有意思的是,電瓶的容量,三個主要因素分別是正極板容量、負極板容量、電解液量和密度。而軟化、硫化、失水正好是這三方面的主要變化。電瓶的容量,受限于正、負極板容量和電解液最大電化當量這三者中最低的一個。我們說電瓶硫化了,是說,其負極板容量不足了。可能情況是,負極板最大的容量是3AH,而失水的電瓶的電解液總量也不過只能產生7AH電量,同時,正極板容量是5AH。那么,消除硫化后,此電瓶也不過只能放出5AH電量。這就是大部分電瓶不能恢復到新電瓶水平的原因。
以上只是簡單分析。事實要比這個復雜得多。
斷格:較大電流放電時,電壓非常低,且電流達不到.
短路:電瓶在充電放置一段時間后,其端電壓大約在11V、8.5V……等情況時,而放電電壓下降非常慢,在某一個電壓平臺上延續較長時間。
斷格的電瓶,在測其端電壓時,有時是正常值。但越大電流放電,其電壓越低,且通常達不到要求的電流數。
短路的電瓶,其基于短路的不同,現象不同,比如說一個電瓶其某單格由于嚴重的枝晶短路,而存不住電,則在剛充完電時,電壓正常,而放置一段時間后,電壓就會逐漸向11V靠攏。測電壓則可能得到11-13V的任何數值。但放電時,其電壓往往會較快的下降到10.5V,然后其放電曲線基本等同于正常電瓶,只是電壓低兩V。
而如果是硬短路,則其開路電壓一般在10.7V左右.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某個格子其容量非常低.不管是什么原因,這種情況在充電后是很難判斷的。但這種電瓶在放電將結束時可以較容易發現。放電將結束時(仍在工作),其電瓶的端電壓可能會低于10.8V,甚至僅有8.5V。這是過放導致了反極。而如果在電動車上,如果停車測量,通常不會低于10V,但空轉(即電瓶放電時)則可以測出。
2、如果放電平臺沒有明顯下降(還有可能上升),但放電末期拐點明顯上升,則失水的可能性大。
3、如果放電平臺上升(或無明顯下降),但放電末期拐點大幅度上升,甚至可以達到12V(以12V電瓶為例),則極板軟化的可能性增大。
但電瓶往往是多種失效形式并存的,在實際判斷的時候,要“望聞問切”綜合診斷,來配合曲線實驗。
1、如果長時間不用,或總是虧電保存,或深放電,則硫酸鹽化可能性大。
2、如果總是大電流放電+深放電,則極板軟化的可能性增大。
3、如果在充電時電瓶發熱,但還沒有變形,則電瓶的失水可能性增大。
上一篇: 電池的幾種失效形式和修復方法
下一篇: 日常使用中如何保養好手機電池?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