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池的產銷量正在逐年上升,國內每年消費電池約110億支。以遼寧為例,該省每年消耗電池高達7億支,約產生3萬多噸廢舊電池,以74%可回收計算,可回收得到2.22萬噸的鋅、二氧化錳等有用物質。但是目前在國內,廢舊電池資源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還沒有一套工藝真正適用于對廢舊電池的工業化處理,使廢舊電池中很多有利用價值的材料白白浪費,不能循環利用。
與此同時,廢舊電池隨意存放對環境污染很大,通過腐蝕和泄漏,其重金屬及酸堿等進入到土壤或水源中,其他水源植物或生物從環境中攝取的重金屬經過食物鏈放大作用,逐級在較高級的生物中富積,然后經過食物鏈進入人的身體,在某些器官中積蓄造成慢性中毒。
據介紹,這項廢舊電池工業化處理新技術采用切割、萃取、電解、置換等多道工序,將廢舊電池中的鋅、錳、汞、碳棒等有用成分加以分離并用于電池的再生產。據統計,1噸廢舊電池可以回收740千克的鋅、二氧化錳等有效成分。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壯麒等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由遼陽統一企業有限公司研發的這套工藝,流程合理,技術先進,使廢舊電池中的物質得到循環利用,達到了良好的回收效果。在工藝流程中無任何廢水排放,循環水全部應用到電池生產中,無有毒氣體排放,所排少量固體殘渣屬無浸出毒性固體廢物,屬無害化工藝。該項目符合國家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產業政策,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議大力推廣。
雷蒙化工技術開發領先一步檸檬酸酯無毒增塑劑可放心使用
近一段時間有“毒”保鮮膜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其中的增塑劑成為了判定保鮮膜是否有毒的一個重要依據。05年底,江蘇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經過10年攻關,實現了環保塑料增塑劑檸檬酸酯工業化生產,該系列產品因各項技術指標和國際先進標準同步,除滿足國內對無毒環保增塑劑的需求外,產品有40%進入美國、日本、歐洲等地。
檸檬酸酯類產品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保塑料增塑劑,無毒無味,可替代鄰苯二甲酸酯類傳統增塑劑,廣泛用于食品及醫藥儀器包裝、化妝品、日用品、玩具、軍用品等領域,同時也是重要的化工中間體。其中乙酰檸檬酸酯性能更為優越,用途更廣,不僅是無毒無味的“綠色”塑料增塑劑,還可作為聚偏氯乙烯穩定劑、薄膜與金屬粘合的改良劑,其粘合物長時間浸泡于水中仍具有很強的粘合力。
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已先后出臺規定,允許檸檬酸酯類產品作為兒童玩具、衛生用品、醫療器械、人造革等與人體密切相關產品且衛生要求較高的塑料助劑之一。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開發檸檬酸酯,有關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相繼發表了大量有關此產品的學術論文并申請了發明專利。但是,由于市場及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國內僅有少數科研單位少量生產,尚無工業化的檸檬酸酯裝置投產。
江蘇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并且有長期從事增塑劑產品的生產和開發經驗,擁有較強的科研力量及經濟實力。他們感受到國際增塑劑市場的變化并從中確立了自身的發展方向——開發先進檸檬酸酯生產技術。經過10年時間的攻關,該公司去年在國內建成年產5000噸級檸檬酸酯裝置,經權威單位檢測,產品各項質量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暢銷海內外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