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了!盡管超威今年因為環保風暴損失了2個億,2個億啊,但凡事兩方面看,今年銷售額已經增加了18%……這說明什么?國家十二五規劃政策的前瞻性!經歷過撕裂現實的痛苦才懂得未來的美好,現在行業已經出現是剩者為王的局面,行業整合大勢所趨,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跟國際同行同臺競技……” 年已古稀、滿頭白發、面容清瘦的超威電源董事長周龍瑞老人9月8日在南京2011 首屆國際鉛酸蓄電池峰會現場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謙和的眼神中透著睿智。
國際鉛酸蓄電池環保峰會大會現場
在現場,同樣滿頭白發且睿智但風格迥異的美國電池協會(BCI)副總裁說:“世界經濟依賴能源,鉛酸蓄電池行業將會為新能源貢獻力量,為地球貢獻力量。美國的企業也經歷過全行業的困境,目前已由原來的133家企業縮減到目前33家大集團,盡管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這是行業成熟所必經的階段。中國的企業家要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前行,不過前行中是需要洗牌的……”
中外企業界的眼界和胸懷契合了工信部消費工業品司副司長高延敏在國際蓄電池峰會的致辭的主旨,他說,“當前,工信部牽頭制定《準入條件》無論從生產布局、產能、工藝設備,同時也要明確禁止建設的項目等方面予以了限制,主要是為了遏制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淘汰落后產能,加強污染治理,促進鉛酸蓄電池行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未來,鉛酸蓄電池企業應該從社會責任弱向社會責任強轉變;應該從提高市場占有率向提升質量,最終走向品牌整合時代……”
美國電池協會專家就職業衛生防護進行現場演示
化解不利因素 圖志變革謀發展
事實上,進入三月以來,鉛蓄電池產業今年以來遭遇了其發展史上的“多事之秋”,血鉛事件、環保核查、停產整頓、行業準入標準等事件此起彼伏,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根據環保部已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1930家,全國7個主要電池生產省市(合計占2010年全國產量的78%)仍處于正常生產狀態的企業產能僅6000萬KVAh左右,僅相當于2010年全國產量的42%。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理事長范廣雨告訴記者,面對整頓后的嚴峻形勢,全行業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在深刻思考,下一步如何迎來機遇與重生? 伴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和產業技術的升級全行業如何迎來機遇與重生?對國家制定的政策如何進行解讀并貫徹?國際同行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一系列的問題需要破解。
為使國內企業及時了解到國際鉛酸蓄電池行業最先進的生產技術、環保設施、裝備及相關經驗,經多方努力,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CEEIA)成功攜手BCI(國際蓄電池協會)于2011年9月7日至8日在六朝古都南京共同舉辦了“BCI—CEEIA 國際鉛酸蓄電池環保高峰會議”。
來自國家工信部、環保部、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相關部門領導在會上為行業答疑解惑并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來自美國電池協會(BCI) 以及歐盟4位資深環保專家就“鉛酸蓄電池行業環保和職業安全健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至于大家非常關注的“六個一律”中500米衛生防護距離的敏感問題,來自衛生部的相關人員在大會上雖然沒有透露尚在修改中的具體細節,但肯定地說,修改后應該適合鉛酸蓄電池行業的發展。
“這是行業盼望的方向,其實無論防護距離是多少米抑或是零距離,問題的關鍵是企業的綜合管理的改進以及國家環保長效機制的建立。決策部門不能搞一刀切和一陣風,不能讓染污染企業從明處躲到暗處,地上到地下,死灰復燃,這是我要提的建議。”雙登集團副總裁錢善高接受記者采訪時憂心忡忡。
環保部專家張俊為企業的擔心給與了回應,我們今后還要加強執法力度,加強多部門聯合,盡快出臺《行業準入》,協調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等等部門為行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努力保護環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總工程師夏青在接受中國經濟網獨家采訪時說:“此次會議應該說是5月18日張家港會議精神的延續,如果說,張家港會議只是一次被動的覺醒的話,那么此次南京會議就是一次謀定未來的自覺行動,而且是國內外鉛酸蓄電池業的首次比肩而戰,此次會議的歷史意義不容小覷。大家應該凝聚力量化解不利因素,推動行業乃至國家環保水平的發展。”
“在行業處在肅鉛整改的關鍵時刻,此次會議的召開堪稱久旱逢甘霖,為全行業未來發展堅定了信心。經過反思,我們認識到,未來我們必須進行戰略轉移,致力于蓄電池高效生產的締造者,縱使前方是地雷陣抑或是萬丈深淵,我們也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江蘇先特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總裁陳英明的話音未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與會的300多名代表的共鳴。
推廣信息
